成语

一路神祇

指同伙的人。意含讥讽。

一路神祇

读音(发音): yī lù shén qí

详细解释(意思):指同伙的人。意含讥讽。

出处(典故):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祝日念]因指着应伯爵、谢希大说道‘这两个天杀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示例:

一路神祇成语接龙

第四个字为"祇"的成语

成语"一路神祇"逐字解释

"一"字解释: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路"字解释: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
"神"字解释: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

 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

 阳之精气曰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又如神司(负责某种职责的天神);神会(迎神赛会);神祗(神指天神,祗指地神。泛指神明);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神馆(神仙或神灵所居的馆所);神歌(颂神之歌)

 泛指神灵 

 神

 神shén

 ⒈迷信者所谓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又指迷信者崇拜的人死之后还有所谓的"精灵"不信~。没有鬼~。〈引〉特别高超,特别稀奇~笔。~医。~速。~效。

 ~奇。~秘。~机妙算。

 ⒉心思,精力,注意力~思。心~。聚精会~。

 ⒊气色,情态~气。~色。~采。~态儿。

 ⒋

 ⒌

 ⒍

 ⒎

 ①所谓神仙或神化英雄人物事件的神异故事。

 ②指荒诞,夸张,无稽之谈。

 ⒏

 神shēn 1.见"神荼郁垒"。
"祇"字解释:祇ruǎn

 ⒈古同磎”,次于玉的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