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官重绂
指兼任很多显耀官职。
兼官重绂
读音(发音): jiān guān zhòng fú
详细解释(意思):指兼任很多显耀官职。
出处(典故): 无
示例: 无
兼官重绂成语接龙
第四个字为"绂"的成语
成语"兼官重绂"逐字解释
"兼"字解释: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兼,并也。--《说文》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文天祥《 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兼筑雕刻。--蔡元培《 兼jiān ⒈几方面都有或几方都照顾到~而有之。德才~备。~容并包。~听则明。 ⒉加倍~旬(二十天)。~程并进。 ⒊
"官"字解释:官〈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官guān ⒈政府机关或军队里担任职务并有一定级别的人员,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吏。军~。外交~。又泛指有一定级别的行政领导当~不贪,长治久安。不能当~做老 爷。 ⒉属于国家的或政府的~粮。~兵。~办之事。 ⒊ ⒋ ⒌ ①旧指通行广大地区的普通话,特指北京话。 ②推托,不负责任的话(也叫"打官腔")拿~话吓人。 ⒍ ①旧称官吏或政府。 ②诉讼打~司。吃~司。 ③〈喻〉用文字进行论争笔墨~司。
"重"字解释:重 chong (字源见重”)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
"绂"字解释:绂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本义系印章或佩玉用的丝带。绂的颜色依官位品级而不同) 同本义 降尊就卑,怀玺藏绂。--《文选·张衡·西京赋》 授单于印绂。--《汉书·匈奴传下》 古代作祭服的蔽膝 朱绂方来。--《易·困卦》 绂 fú ⒈〈古〉用于系挂印章或佩玉的丝带。 ⒉同"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