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颜月貌
形容女子的美丽。
花颜月貌
读音(发音): huā yán yuè mào
详细解释(意思):形容女子的美丽。
出处(典故):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示例: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凌罗,插金戴银,~,便当是凤姐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成语"花颜月貌"逐字解释
"花"字解释: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百卉含蘤。--《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杜甫《北征》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如花洞(茂密的花丛。或指花丛深处);花石纲(运送花石的船队);花朝日(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花魂(花的精神、魂魄);花相(芍药的别名。古时品花,群芳中,牡丹品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花酒(用花酿成的酒);花气(花朵的香气);花经(品论花卉的书);花历(记载群花开落时期的历法);花口(初开的花) 花huā ⒈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鲜~儿。通常由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组成,也有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有各种形状和颜色,有的有香气,一般花谢后结成果实。 〈引〉供观赏的植物栽~。 ⒉像花那样的火~。浪~儿。钢~儿。雪~飘。葱~。蛋~汤。 ⒊有斑纹的,杂色的~狗。买~布。 ⒋凝不清头昏眼~。 ⒌虚伪的,迷惑人的别耍~招。~言巧语。 ⒍作战时受的伤挂~。 ⒎指棉花弹~。轧~。 ⒏混杂的,不单纯的粗粮和细粮~搭着吃。 ⒐(也作"化")用掉,耗费~时间。莫乱~钱。 ⒑ ⒒ ⒓ ⒔
"颜"字解释:颜 (形声。从页,彦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颜,眉目之间也。--《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 额头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班固《汉书》 又如颜角(额角);颜题(古代头巾覆额面部分) 面容,脸色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郑风》 又如颜状(容颜状貌);颜厚(面有惭色,难为情);颜貌(容貌) 体面,容誉 颜yán ⒈额~赤。〈引〉面容,容貌~面⊥~悦色。笑逐~开。无~见人。 ⒉色彩~色。~料。
"月"字解释: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 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 月yuè ⒈指月球(月亮,月儿),地球的卫星明~。 ⒉像月亮的形状或颜色的~饼。~琴。牙~刀。~白(淡蓝色)。 ⒊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 ⒋按月的~经。~刊。购~票。按~报表。 ⒌ ⒍ ⒎ ⒏
"貌"字解释:貌 (形声。从豹省,皃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皃,颂仪也。--《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 夫皃情之华也。--《国语·晋语》 貌思恭。--《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 貌耸神溢。--唐·李朝威《柳毅传》 人之貌有与也。--《庄子·养生主》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庄子·德充符》 貌甚寝。--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貌团团(形容面容姣圆、丰润的样子);貌侵(容貌丑陋 貌(皃)mào ⒈面容,长相面~。容~。相~。 ⒉外表,外观外~。~合神离。形~奇伟。 ⒊情态,样子笑~。愉快~。花园的全~。 貌mò 1.描绘。 2.指刺绣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