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避艰险

不畏惧艰难险阻。

不避艰险

读音(发音): bù bì jiān xiǎn

详细解释(意思):不畏惧艰难险阻。

出处(典故):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示例:

不避艰险成语接龙

第二个字为"避"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艰"的成语

成语"不避艰险"逐字解释

"不"字解释: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避"字解释:避 

 (形声。从辵),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避,回也。--《说文》

 避,去也。--《苍颉篇》

 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书生避雨檐下。--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离去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

 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

 避 bì

 ①躲开;回避~开、~风。

 ②防止~暑。

 【避讳】

 ①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如汉文帝叫刘恒,就改'恒山'为'常山'。

 ②不愿说出、听到或看到某些不吉利、令人不快的言行渔民~说'翻'。

 ③回避。

 【避雷器】限制电气设备或线路上的过电压的主要保护装置。通常装在被保护设备附近。主要类型有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等。

 【避实击虚】见【避实就虚】。

 【避实就虚】军事上指避开对方的实力,攻击其薄弱环节。又作避实击虚。

 【避孕】用药物或用具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使不受孕。

 【避重就轻】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实质性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
"艰"字解释:艰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声。本义土难治理)

 同本义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

 艰难;困难 

 艰,难也。--《尔雅》

 艰则无咎。--《易·大有》

 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固国之艰急是为。--《国语·鲁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艰其昏晨之往来。--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勤且艰若此。--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艰虞(艰难困苦);艰屯(艰苦险阻);艰患(艰难祸患);艰急(困难);艰深(艰难深奥,晦涩难解);

 艰(芼)jiān

 ⒈困难~难。~苦。~辛。~深(深奥难懂)。

 ⒉〈古〉指父丧或母丧丁~。
"险"字解释:险 

 (形声。从阜,佥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险,阻难也。--《说文》

 军旅思险。--《礼记·少仪》

 毕力平险。--《列子·汤问》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地险,山川丘陵也。--《易·坎》

 险以远。--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常石险远。

 又如险瘠(艰险贫瘠);险易(艰险与平坦之地);险戏(艰险)

 地势险峻、危险 

 不登险峰,不识天地的辽阔。--碧野《富春江畔》

 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险

 险(雞)xiǎn

 ⒈地势扼要,难于通过~要。~阻。天~。

 ⒉地势不平坦~以远,则至者少。

 ⒊危,不安全危~。冒~∶~。~症。~境。

 ⒋狡诈,狠毒~诈。~恶。~毒。阴~。

 ⒌几乎,差一点~遭暗算。~些丧命。

 险jiǎn 1.少。

 险yán 1.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