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案兵束甲

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案兵束甲

读音(发音): àn bīng shù jiǎ

详细解释(意思):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示例:

案兵束甲成语接龙

成语"案兵束甲"逐字解释

"案"字解释:案〈名〉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无靠背的坐具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长方形的桌子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案àn
 
 ⒈长方形的桌子书~。拍~叫绝。
 
 ⒉记事的或儲存备查的文件有~可查。档~。
 
 ⒊提出计划、办法,提供讨论研究的文件等提~。议~。草~。方~。
 
 ⒋事件惨~。
 
 ⒌涉及法律的事件法~。办~。破~。冤~。
 
 ⒍搁物品的板架~板。肉~。
 
 ⒎〈古〉用于端饭的木盘。
 
 ⒏同按”。
 
 ⒋"。
"兵"字解释: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
"束"字解释:束 

 (会意。从囗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贿荀偃束锦。--《左传·襄公十九年》

 入束矢于朝。--《周礼·大司寇》

 自行束脩以上。--《论语》

 墙有茨,不可束也。--《诗·鄘风·墙有茨》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

 束shù

 ⒈系,绑,捆~带。~手。~缚。~之高阁。

 ⒉控制,加以限制约~。拘~。整~。

 ⒊量词。捆儿两~柴草。三~鲜花。
"甲"字解释: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档??))。--《易·解》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甲jiǎ

 ⒈天干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乙、丙。〈引〉居首位,占第一~等。富~一方。桂林山水~天下。

 ⒉动物护身的硬壳,也指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虫。龟~。指~。趾~。

 ⒊〈古〉军人打仗穿的护身服,用金属或皮革制成铠~。盔~。〈引〉披甲的士兵伏~将攻之。

 ⒋用金属制成具有保护功能的装备装~车。

 ⒌旧时户口编制的一种,若干户为一~,若干~为一保,~设~长。

 ⒍

 ⒎

 ⒏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