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钻火得冰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钻火得冰

读音(发音): zuān huǒ dé bīng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典故):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示例:

成语"钻火得冰"逐字解释

"钻"字解释:钻 

 (形声。从金,赞(占)声。古时钻”、鑽”是两个字。钻”本是镊子,又作刑具。现在是鑽”的简化字。本义穿孔)

 同本义 

 栌梨曰钻之。--《尔雅》。按,防有虫于孔,钻视之也。

 钻龟陈卦。--《荀子·王制》

 钻燧取火。--《论语》

 又如钻一个眼;钻木取火;钻入(穿入);钻山(在山墙上开门或开洞。山墙,指房子两侧的墙,形如山);钻孔(用钻头在器物上钻挖圆孔);钻穴(钻挖洞穴。指男女非礼的结合);钻燧

 (钻木取火。燧是用来磨擦生热,以取得火种的工具,古分阳燧、木燧两种);钻火(钻木取火)

 钻研,集中精力学习,推究事理

 钻(鑽)zuān

 ⒈穿孔,打眼~孔。~眼。地质~探。〈引〉进入~入。~地道。~空子(〈喻〉乘虚而入)。

 ⒉细致深入地研究~研。她很有~劲。

 ⒊想方设法巴结有权势的人,以谋取私利~营。

 钻(鑽)zàun

 ⒈钻子,穿孔打眼的用具电~。手摇~子。

 ⒉穿孔,打眼。

 ⒊

 钻qián 1.铁钳之类的刑具。参见"钻钻"。 2.同"钳"。

 钻zuàn 1.穿孔的工具。 2.去髌的刑具。亦用作刑法名。 3.取火的工具。 4.金刚钻(钻石)的简称。 5.赚,诳骗。
"火"字解释: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又如火链(

 火huǒ

 ⒈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烈~熊熊。若~灼人。〈喻〉紧急~速增援。十万~急。

 ⒉焚烧~攻。〈喻〉急躁,发怒~气大。他冒~了。莫发~嘛。

 ⒊红色~鸡。

 ⒋同"伙"~伴。

 ⒌兴隆生意~起来了。

 ⒍中医指引起发炎、红肿、烦躁等症状的病因上~了。要败~。

 ⒎五行之一金木水~土。

 ⒏〈古〉兵制,十人为"一火"。

 ⒐枪炮弹药军~库。开~炮轰。

 ⒑

 ⒒

 ⒓

 ①作战时双方枪炮子弹交接的地带。〈喻〉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

 ②电路中输送电的电源线。

 ⒔

 ⒕

 火huō 1.方言。缺豁。
"得"字解释:得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

 得 dé

 ①〈古〉同'德'所识穷乏者~我与(《孟子·告子上》)

 ②〈古〉贪得戒之在~。(《论语·季氏》)

 ③得到~奖。

 ④适合~体。

 ⑤得意扬扬自~。

 ⑥完成饭~了。

 ⑦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又见děi,·de。

 【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合于正义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而失败。

 【得陇望蜀】取得陇后,又想攻西蜀。比喻得了这个,还想那个,贪得无厌。陇古地名,现甘肃省东部。蜀古地名,现四川省中西部。

 【得势】得到地位和权势(多用于贬义)。

 【得体】(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

 【得天独厚】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或环境。天自然的;天然的。

 【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形容技艺纯熟或做事非常顺手。

 【得宜】合适;恰当。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得鱼忘筌】

 【得鱼忘荃】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筌捕鱼用的竹器。

 【得志】志愿实现(多指名利等愿望得到满足)。

 得 ·de用在动词后表可能拿~动、说不~。

 ②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连接补语走~慢、白~耀眼。又见dé;děi。

 得 děi

 ①必须学习上~高标准。

 ②需要~花时间。

 ③必然夜里不穿多点~挨冻。又见dé;·de。
"冰"字解释: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

 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