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瑚琏之器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瑚琏之器

读音(发音): hú liǎn zhī qì

详细解释(意思):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出处(典故):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示例: 公以~为郎官,以干将之断宰赤县。★唐·李华《卢郎中斋居记》

第一个字为"瑚"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琏"的成语

成语"瑚琏之器"逐字解释

"瑚"字解释:瑚〈名〉

 (形声。从玉,胡声。从玉,表示质美似玉。本义珊瑚)

 同本义 

 瑚,珊瑚也。--《说文》

 古宗庙盛黍稷的礼器 

 瑚琏

 

 瑚hú
"琏"字解释:琏 

 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

 琏 

 通连”。连接 

 又宏琏以丰敞。--何晏《景福殿赋》

 琏liǎn〈古〉宗庙里盛黍、稷的 器皿。

 琏lián 1.通"连"。连接,连属。 2.姓。明代有琏井。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僻姓》。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器"字解释: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器,皿也。--《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

 天下神器。--《老子》

 形乃谓之器。--《易·系辞》

 物周为器。--《周书·宝典》

 其贡器物。--《周礼·大行人》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韩非子·显学》

 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守圉之器。--《墨子·公输》

 肖于器邪。--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尽一器。--清

 器(噐)qì

 ⒈用具瓷~。陶~。铁~。武~。~具。

 ⒉气度,才能~量。成~。大~。

 ⒊看重,重视~重。

 ⒋

 器qī 1.用具;器具。 2.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 3.指官职﹑爵位。 4.指宝器。鼎彝等传国之重器。亦指政权。 5.指躯体或器官。 6.指有形的具体事物。与"道"

 相对。 7.指外形。 8.度量;胸怀。 9.犹性。本性。 10.才能;能力。 11.比喻人才。 12.器重,重视。 13.谓量材使用。 14.指使其才为人所用。 15.指国家的

 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