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改口沓舌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改口沓舌

读音(发音): gǎi kǒu tà shé

详细解释(意思):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出处(典故):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尉数之曰‘若复敢姗笑刘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对曰‘民宁再受笞数十,终不能改口沓舌,妄谀刘侍御也!’”

示例:

第三个字为"沓"的成语

成语"改口沓舌"逐字解释

"改"字解释:改〈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同本义 

 改,更也。--《说文》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文》

 盖改葬也。--《公羊传·庄公三年》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改取一个挟之。--《仪礼·乡射礼》。注更也。”

 改居则请退可也。--《仪礼·士相见礼》

 执政未改。--《国语·鲁语下》

 前图未改。--《楚辞·九章·怀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盘庚不为怨者故

 改gǎi

 ⒈变革,更换~变贫穷。~革开放。~名换姓。更~不合理的制度。

 ⒉纠正~正。~过自新。~恶从善。

 ⒊修订,更正修~。~文稿。~童衣。
"口"字解释:口〈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

 口kǒu

 ⒈嘴,人与动物进食的器官,也是某些动物或高等动物发声器官的一部分张~。~燥唇干。

 ⒉说话~音。~若悬河。

 ⒊容器通外面的部分杯~。花瓶~。坛子~。

 ⒋出入通过的地方道~。门~儿。街~儿。关~。长江~。

 ⒌特指我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北。喜峰~。

 ⒍破裂的地方裂~。伤~儿。上衣破了个~子。

 ⒎锋刃刀~。

 ⒏骡、马等的年龄(因可由牙齿的多少及磨损程度看出来)这匹马是五岁~。

 ⒐中医诊脉,将离手掌后一寸的手腕经脉处叫"寸口",简称"寸"或"口"。

 ⒑量词

 ①指人一家三~。

 ②指牲畜几个牲~。两~猪。

 ③指器物两~井。四~刀。

 ⒒

 ⒓

 ⒔

 ①从语气间表露出来的感情意思嘲讽的~吻。

 ②某些动物(如鱼、狗等)突出的嘴、鼻部分。

 ⒕

 ①说话的气势好大的~气。

 ②指言外之意,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听她的~气。

 ③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教训人的~气。

 ⒖

 ①劝说、交涉或挑拨等的言词颇费~舌。

 ② 争吵或因谈话引起的纠纷。

 ⒗

 ①[~角]嘴边。

 ②[~角]吵嘴。

 ⒘
"沓"字解释:沓 

 堆,叠。堆在一起的或逐个叠放的薄的东西 

 用于叠起来的纸张(如书写纸等),可一张张扯 

 沓 

 借指叠起来的纸张或薄的东西 

 此诗今在案沓卷中。--宋·俞文豹《吹剑录》

 沓〈形〉

 (会意。从水,从曰。说话多象水流。曰,说。本义话多)

 同本义 

 沓,语多沓沓也。--《说文》

 噂沓背憎--《诗·小雅·十月之交》

 又如沓舌(多舌,多话);沓沓(语多的样子)

 众多;重叠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李白《庐山谣寄卢

 沓 dá量词。用于纸张等薄的物品一~纸。又见tà。

 沓tà

 ⒈众多,重复~杂。杂~。纷至~来。
"舌"字解释:舌〈名〉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

 (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代指言语 

 舌shé

 ⒈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头。

 ⒉铃、铎等内部的锤。

 ⒊像舌的东西帽~。火~。

 ⒋

 ⒌

 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