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引过自责

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引过自责

读音(发音): yǐn guò zì zé

详细解释(意思):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出处(典故): 汉·王充《论衡·感类篇》灾变恶征,何为至乎?引过自责,恐有罪。”

示例:

成语"引过自责"逐字解释

"引"字解释: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拉,牵挽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

 引yǐn

 ⒈导,领,率领~导。前面~路。~兵打仗。

 ⒉拉,牵~弓射之。~车上坡。〈引〉延长,伸长~领(伸脖子)西望。

 ⒊避开,退却~避。~退而去。

 ⒋用来做凭证或理由~证。~经据典。~此为荣。~为鉴戒。

 ⒌〈古〉发给商人运销某种货物的凭证盐~。茶~。

 ⒍诱惑,诱骗~诱。勾~。

 ⒎惹,诱发~起。~得众人哄堂大笑。

 ⒏〈古〉文体名。"序"又称"引"短~。

 ⒐〈古〉诗体名。跟"歌"、"行"相似箜篌~。

 ⒑〈古〉长度单位。十丈为一引。

 ⒒〈古〉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⒓

 ①乐曲或戏曲等开始的一段。

 ②中医称主药以外的副药。

 ⒔

 ⒕
"过"字解释:过 

 古国名 

 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左传·襄公四年》

 姓,过国之后

 过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唈声。本义走过,经过)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

 过(過)guò

 ⒈经历,经历某个空间、时间、地点~去。经~。走~。度~。~节。~桥。~河。

 ⒉进行某种处理~磅。~滤。~目。

 ⒊超越,超出某种范围或限度胜~。太~分。莫~火。~于激动。刚刚~期。已~半数。

 ⒋转移,传递,交往~户。~电。~从。

 ⒌错误~失。~错。知~必改。

 ⒍用在动词后面。

 ①助词。〈表〉曾经或完毕看见~。去~了。曾用~。吃~了。

 ②与"来"、"去"连用,〈表〉趋向搬~来。走~去。

 ⒎

 ⒏

 ①花费太多。

 ②辜负。

 ⒐

 ⒑

 ⒒

 ⒓

 ⒔

 过(過)guō姓。

 过huò 1.车的盛膏器。 2.通"祸"。灾祸。
"自"字解释: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又如自顷(近来)

 自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zì

 ⒈本人,己身~己。亲~。~作~受。~成一家。~强不息。

 ⒉从,由~从。~始至终。~成都到武汉。

 ⒊当然~属无妨。~有话说。

 ⒋

 ⒌

 ①自己主动。

 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动下流。

 ③全部是机械操作~动化。

 ⒍

 ①自己负担。

 ②自以为了不起。

 ⒎

 ⒏

 ①天然存在的~然界。

 ②不造作,不勉强听凭~然。

 ③当然~然好办。

 ⒐

 ①自己感觉到。

 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觉地遵纪守法。

 ⒑

 ⒒

 ⒓

 ⒔

 ①自己制造。

 ②克制自己。

 ⒕

 ⒖

 ⒗

 ①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请大家~由发表意见。

 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由。~由选举。

 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

 ⒘

 ⒙
"责"字解释:责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声。本义债款,债务)

 索取(财物) 

 责,求也。--《说文》

 往责于东邑。--《吕氏春秋·慎行论》

 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责一头。

 以塞官责。

 又如责偿(索取赔偿);责货(索贿);责诺(求取他人的许诺);责义(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责债(索债);责赂(索求财物)

 责备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书·泰誓》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本纪》

 无责也。--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叱责(大声呵叱责备);呵责(呵斥);苛责

 责zé

 ⒈分内应做的事~任。负~。尽职尽~。人人有~。

 ⒉要求~己严,~人宽。求全~备(责求。备齐全。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⒊质问,诘问~问。

 ⒋指摘斥~。谴~。

 ⒌惩罚~罚。鞭~。杖~。

 ⒍

 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