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片甲不回

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片甲不回

读音(发音): piàn jiǎ bù huí

详细解释(意思):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出处(典故):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贫道祭风,周瑜举火,黄盖诈降,烧曹兵八十三万,片甲不回。”

示例: 西岐异人甚多,无怪屡次征伐,俱是~,无能取胜。★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七回

成语"片甲不回"逐字解释

"片"字解释:片〈名〉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片〈动〉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劈开的木片。本义劈开树木之类)

 同本义

 片,判木也,从半木。--《说文》。段注谓一分为二之木片。”

 又如片批(切肉的一种刀法。刀略倾斜,切之使肉成片状)

 用刀将物斜削成扁薄形状 

 片 〈名〉

 扁而薄的东西 

 雪片一冬深。--唐·杜甫《寄杨五桂州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

 又如唱片;画片;相片;影

 片piān扁而薄的东西。使用于画~、相~、唱~儿、电视~、电影~儿等。

 片piàn

 ⒈破开的木或草木~。竹~。麦草~。〈引〉扁而薄的东西名~。铁~子。明信~儿。

 ⒉切薄成片~猪肝。把鱼~一~。

 ⒊偏而不全主观~面。

 ⒋少、短、零星~刻。~断。~言只字。

 ⒌大范围内再划分小范围分~。

 ⒍量词。指面积、范围或成片的东西等一大~麦田。两~菜地。服三~药。
"甲"字解释: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档??))。--《易·解》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甲jiǎ

 ⒈天干的第一位。也用作次序第一~、乙、丙。〈引〉居首位,占第一~等。富~一方。桂林山水~天下。

 ⒉动物护身的硬壳,也指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虫。龟~。指~。趾~。

 ⒊〈古〉军人打仗穿的护身服,用金属或皮革制成铠~。盔~。〈引〉披甲的士兵伏~将攻之。

 ⒋用金属制成具有保护功能的装备装~车。

 ⒌旧时户口编制的一种,若干户为一~,若干~为一保,~设~长。

 ⒍

 ⒎

 ⒏

 ⒐
"不"字解释: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回"字解释: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回,转也。--《说文》

 昭回于天。--《诗·大雅·云汉》

 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荀子·儒效》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

 畔回穴其若兹兮。--《汉书·叙传》

 虎鼓瑟兮鸾回车。--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回路转不见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廊腰缦回。--唐·杜枚《阿房宫赋》

 峰回路转。--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回湍(回旋的急流);回倒(回旋倾倒);回纡(迂

 回(囬)huí

 ⒈返,还,归~家乡。~祖国。~来吧。

 ⒉答复,报答~音。~电。~报。

 ⒊掉转,看过去,忆往昔~首。~顾。~忆。~心转意。

 ⒋曲折,环绕,旋转~形针。峰~路转。巡~医疗。

 ⒌量词两~事。他去了一~北京。

 ⒍长篇小说的章节章~小说。第八~。

 ⒎

 ⒏

 ⒐

 ①头朝后转~头看。

 ②等一会儿~头再说。

 ③回归,返回切莫一去不~头。

 ④醒悟,改邪归正~头是岸。

 ⒑

 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