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读音(发音):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lǎo dà

详细解释(意思):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出处(典故):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示例: ~,平日弗用功,自到临期悔。(明·张岱《课儿读》)

第四个字为"努"的成语

第六个字为"老"的成语

第七个字为"大"的成语

第八个字为"徒"的成语

第九个字为"伤"的成语

第十个字为"悲"的成语

成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逐字解释

"少"字解释:少〈形〉

 (会意。小篆从小。本义不多)

 同本义 

 少,不多也。--《说文》

 少,微也。--《太玄·玄衡》

 夫少者,多之所贵也。--《易·略例》

 宾少进。--《仪礼·乡射礼》

 险以远,则至者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少而财有余。--《韩非子·五蠹》

 又如少一时(少时,过一会儿);少可(少,至少;稍好,稍愈);少冗(较忙);少甚么(少甚末,少是末,少甚。有的是,不少,不媳);少才(小聪明);少年(不几年);少好(少而精);少言

 寡语(谓平时说话不多);少说(说少一点);少气(气不足)

 薄弱 

 力少而不畏强。--《

 少shǎo

 ⒈缺,不足,数量小,不经常,跟"多"相对缺~。短~。~秤。~数。~量。~许。~见。~来往。~头无尾。

 ⒉稍微,短时间~安勿躁。~等一会。~待一阵。

 ⒊丢失,遗失清查一下~了提包吗?

 ⒋削减减~。

 少shào年纪轻,跟"老"相对~年。~男~女。~不经事。~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壮"字解释:壮 

 (形声。从士,爿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壮,大也。--《说文》

 壮,健也。--《广雅》

 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方言》

 三十曰壮。--《礼记·曲礼》

 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纪》

 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男气壮力。--《逸周书》

 壮哉我中国少年。--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

 又如壮浪(健壮);壮盛(强壮旺盛);壮勇(强壮而勇敢);

 壮(壯)zhuàng

 ⒈强健,有力强~。健~。年青力~√苗~。

 ⒉雄伟,宏伟,有气魄雄~。~丽。~观。~志。~烈。气~山河。

 ⒊增大,加强~大。他为你~胆。

 ⒋

 ⒌

 壮zhuàng

 壮qiāng 1.伤。

 壮zhuāng 1.姓。春秋时有壮驰兹。见《国语.晋语九》。
"不"字解释: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努"字解释:努〈动〉

 (形声。从力,奴声。本义勉力,出力)

 同本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又如努筋拔力(竭尽全力;费了很大的力)

 向外突出 

 却才见押司努嘴过来。--《水浒传》

 又如努唇胀嘴(撅着嘴,表示不高兴的样子);努咀(撅嘴;以嘴示意);努目(努眼。把眼睛张大,使眼球突出);努嘴胖唇(鼓嘴凸唇。形容不高兴);努臂(努膊。伸臂)

 努nǔ

 ⒈尽力,尽量使出~力。

 ⒉突出,用力伸出~嘴。

 ⒊用力太过,致体内受伤小心!机器太重,避免~着。
"力"字解释:力〈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力lì

 ⒈能量,效能~量。~气。视~。电~。能~。效~。生产~。身强~壮。

 ⒉用极大的力量尽~。竭~。~争上游。

 ⒊物理学名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老"字解释:老〈形〉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老,考也。七十曰老。--《说文》

 七十以上曰老。--《礼记·曲礼》

 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离骚》

 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管子·海王》注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又如老钝(年老迟钝);老家人(老仆人);老院子(老仆人);老丹青(老画

 老lǎo

 ⒈年纪大

 ①跟"少"、"幼"相对百岁~人。~当益壮。

 ②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张~。敬~院。

 ⒉时间长

 ①以前的,长久的,原来的~同学。~同事。~地方。

 ②经历长,经验丰富~手。~练。~专家。

 ③陈旧的,过时的~式样。~调重弹。

 ④跟"嫩"相对~南瓜。

 ⑤经常,总是她呀,~是勤勤恳恳地工作。

 ⒊衰竭,疲怠楚师~矣。

 ⒋很,极~早。~远。

 ⒌排行在末尾的~儿子。~妹子。

 ⒍词头

 ①用在称呼上~师。~赵。~兄。

 ②用在排行次序上~大。~二。

 ③用在某些动、植物名称上~鼠。~虎。~包谷。

 ⒎

 ①老人自称。

 ②父亲的俗称。

 ③〈古〉哲学家老子(李聃)。

 ④狂妄自大的人的自称~子天下第一。

 ⒏

 ①旧时指官吏。现多用于讽刺不要做官当~爷。

 ②〈方〉外祖父。

 ⒐

 ①诚实,坦率。

 ②规规矩矩,不惹事生非。
"大"字解释:大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
"徒"字解释:徒〈动〉

 (形声。从辵,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徒,步行也。--《说文》

 我徒我御。--《诗·小雅·黍苗》

 君子耆老不徒行。--《礼记·王制》

 徒递来告。--《国语·吴语》

 无徒骥于锱坛之宫。--《庄子·徐无鬼》

 败其徒兵于洧上。--《左传·襄公元年》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贲其趾,舍车而徒。--《易·贲》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徒徙(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徒跣(赤足步行);徒践(赤足步行);徒杠(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徒负(徒步负荷);徒行(步行;

 徒tú

 ⒈步行~行。~步。〈引〉步兵帥~以往(帅率领)。

 ⒉空,白白地~手。~劳。马齿~增。

 ⒊只,仅仅~托空言。家~四壁。

 ⒋跟师傅学习的人学~。尊师爱~。

 ⒌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党。信~。教~。

 ⒍人(多指坏人)聚~。赌~。暴~。

 ⒎刑罚无期~刑。有期~刑。
"伤"字解释:伤 

 (形声。从人。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伤,创也。--《说文》

 命理瞻伤。--《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

 以杙抉其伤。--《左传·襄公十七年》

 无面伤。--《左传·哀公元年》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庄子·徐无鬼》

 唂其叶,则口烂而受伤。--《庄子·人间世》

 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荀子·正论》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清·方苞《狱中杂记》

 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

 伤(傷)shāng

 ⒈受到损害、损坏受~。枪~。重~。

 ⒉损害,妨碍~害。损~。~点皮肉。无~大局。

 ⒊遭受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暑。

 ⒋悲哀~心。悲~。

 ⒌使用过度以致厌烦这种菜吃~了。

 ⒍得罪,诋毁有意中~。出口~人。

 ⒎

 ①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②中医学上泛指各种热病或风寒引起的疾病。
"悲"字解释: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

 悲 bēi

 ①哀伤~哀、~喜交集。

 ②怜悯慈~。

 【悲惨世界】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写失业者冉阿让受主教感化而成为市长的故事,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表现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怆】悲伤曲调~低沉。

 【悲悼】悲伤悼念。

 【悲愤填膺】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膺胸。

 【悲欢离合】悲哀和欢乐,别离和团聚。泛指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心情人有~。

 【悲剧】

 ①戏剧类别之一,以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主人公的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

 ②比喻不幸的遭遇。

 【悲苦】悲哀痛苦。

 【悲戚】悲痛哀伤。

 【悲切】悲痛;悲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

 【悲天悯人】对社会腐败和人民疾苦感到悲愤不平。

 【悲恸】极其悲哀伤心~欲绝。

 【悲喜交集】见【悲喜交加】。

 【悲喜交加】悲痛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又作悲喜交集。

 【悲喜剧】戏剧类别之一。兼有悲剧、喜剧因素。多指结局圆满的戏剧。通常在轻松的喜剧形式下展示深刻的悲剧性内容。

 【悲辛】悲痛辛酸。

 【悲咽】悲哀哽咽。

 【悲壮】(声音、诗文等)悲哀而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