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寤寐求之

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

寤寐求之

读音(发音): wù mèi qiú zhī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

出处(典故):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示例:

第一个字为"寤"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寐"的成语

成语"寤寐求之"逐字解释

"寤"字解释:寤 

 同本义 

 寤,寐觉而有言曰寤。--《说文》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周南·关雎》

 又如寤言(醒后说话);寤寐(指醒时和睡时);寤宿(醒而卧;躺卧);寤怀(睡不着而怀念);寤辟(醒来以手拍胸);寤叹(睡不着而叹息);寤迁(刚刚醒来就迁移);寤觉(睡醒)

 通悟”。觉悟,认识到 

 静言思之,寤擗有摽。--《诗·邶风·柏舟》

 而心尚未寤也。--《史记·李斯列传》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欲一言而寤。--《淮南子·要略》

 哲王又不寤。--《楚辞·离骚》

 别为《音图》,用祛未寤。--郭

 寤wù

 ⒈觉醒,睡醒,泛指醒过来觉~。醒~。新~。恍然大~。
"寐"字解释:寐 

 (形声。本义睡着)

 同本义 

 寐,卧也。--《说文》

 夙兴夜寐。--《诗·卫风·氓》

 耿耿不寐。--《诗·邶风·柏舟》

 归寝不寐。--《国语·晋语》

 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公羊传·僖公二年》

 门卒方熟寐。--《资治通鉴·唐纪》

 人不寐。--宋·范仲淹《渔家傲》

 子灿寐而醒。--明·魏禧《大铁椎传》

 乃悟前狼假寐。--《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夜不能寐;梦寐(睡梦)以求;寐息(睡眠;卧息);寐寤(睡眠和觉醒);寐觉(睡醒)

 死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寐。--《古诗十九首》

 静谧无声 

 寐mèi

 ⒈睡,睡着夜不能~。梦~以求。夙兴夜~(起早睡晚。指勤奋不懈)。

 ⒉
"求"字解释: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

 衣)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姓

 求 〈动〉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

 求qiú

 ⒈寻找,想办法得到~解。~学。寻~。精益~精。上下~索。

 ⒉恳请,乞助~人。~救。请~。乞~。

 ⒊需要需~。要~。供~相应。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