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顿纲振纪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顿纲振纪

读音(发音): dùn gāng zhèn jì

详细解释(意思):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出处(典故): 《资治通鉴·周显王四十八年》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胡三省注顿,谓整顿。”

示例:

顿纲振纪成语接龙

成语"顿纲振纪"逐字解释

"顿"字解释:顿 

 (形声。从页,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同本义 

 顿,下首也。--《说文》

 二曰顿首。--《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

 又如顿颡(屈膝下拜,以额叩地,多在请罪投降时用);顿筑(以头或物撞地);顿头(磕头);顿膝(下跪)

 用脚底或用脚使劲往下踩 

 顿足失色。--《聊斋志异·促织》

 牵衣顿足拦道哭。--唐·杜甫《兵车行》

 又如顿脚;顿足(以足跺地。形容着急、悲痛的样子)

 倒下,跌倒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

 又如顿仆(僵仆);顿落(低落);顿碌(折腾);顿毙(倒毙)

 顿 dùn

 ①稍停停~。

 ②忽然;立刻~悟。

 ③用头或手叩地~首。

 ④处理;安置安~。

 ⑤量词。用于吃饭、劝说等行为的次数三~饭。

 ⑥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zhuó)纸而暂不移动。

 ⑦姓。

 【顿挫】停顿转折。多形容声音和谐悦耳,节奏感强。

 【顿号】标点符号的一种,即'、',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顿开茅塞】见【茅塞顿开】。

 【顿然】忽然;一下子。

 【顿首】叩头;磕头。旧时多用于书信的起头或末尾。

 【顿音】缩短音符时值,使音与音不相连贯的一种奏(唱)法。听起来富于弹跳性。又称断音。

 顿dú 1.见"冒顿"。
"纲"字解释:纲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同本义 

 纲,维紘绳也。--《说文》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四方之纲。--《诗·大雅·卷阿》

 举其宏纲。--《书·序》

 纪纲之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韩非记·外储说右下》

 又如纲挈目张(犹纲举目张);纲提领挈(提起网纲,挈住裘领。比喻抓住要领)

 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

 纲(緑)gāng

 ⒈鱼网上的总绳网之~。〈引〉事物的关键部分~要。提~挈领。~举目张。

 ⒉唐、宋时代成批运输货物的编组,每批的车辆、船只计数编号叫做"一纲"茶~。花石~。生辰~。
"振"字解释:振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奋起,兴起~奋。~作。~兴。~~有辞。

 古同赈”,救济。

 古同震”,威震。

 振zhèn

 ⒈挥动,抖动,摇动~笔。~动。~臂一呼。

 ⒉起,奋起,兴起~作。~奋。~兴。

 ⒊整顿~旅治兵(旅军队)。

 ⒋救济~救。~济。~灾。

 ⒌

 振zhēn 1.见"振振"。

 振zhěn 1.单衣。
"纪"字解释:纪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同本义 

 纪,别丝也。--《说文》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开端,头绪 

 纪,绪也。--《方言十》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要领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

 纪jǐ姓。

 纪jì

 ⒈丝的头绪丝缕有~。

 ⒉记载~事。~要。~传。

 ⒊记年单位

 ①〈古〉十二年为一~。

 ②公历以一百年为一世~。

 ⒋年龄,岁数年~。

 ⒌准则,制度师行有~。党~国法。加强~律。

 ⒍治理,管理~农协功(管理农事,协同工作)。

 ⒎

 ①法度国有~纲。

 ②治理~纲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