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烘云托月

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烘云托月

读音(发音): hōng yún tuō yuè

详细解释(意思):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出处(典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示例: 这位老画家善于用~的笔法描画山水。

第一个字为"烘"的成语

成语"烘云托月"逐字解释

"烘"字解释:烘〈动〉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同本义 

 烘,燎也。--《尔雅·释言》

 卬烘于歮。--《诗·小雅·白华》

 又如烘眼(角膜炎之类的眼病,俗称红眼”);烘焰(光焰);烘腾腾(火旺盛貌)

 烤干;烤热 

 衬托;渲染 

 映照 

 用同哄”。人同时发出声音 

 烘hōng

 ⒈烤干、烤热或向火取暖~衣服。~面包。~火。

 ⒉衬,渲染~托。~云托月。

 ⒊迭用。〈表〉加强语气热~ ~。闹~ ~。
"云"字解释: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

 云(雲)yún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成团的在空中飘缸~。乌~。〈喻〉众多~集。

 ⒉

 ⒊说人~亦~。不知所~。

 ⒋文言助词(无义)~何难吁矣。日~暮矣。盖记时也~。

 ⒌有其~益乎?

 ⒍

 ⒎

 ①银河。也叫"天河"。

 ②高空。
"托"字解释:托〈动〉

 推。同拓” 

 托,推也。--《玉篇》

 拓,手推物也。或作托。--《集韵》

 用手掌附着或承着 

 泛指承托。支持使稳定在某一高度的位置

 用作…的衬里 

 托 〈名〉

 承托某些器物的座儿 

 安装步枪、猎枪的枪筒、接受器和其他装置的木头制作的供端起来瞄准射击的部件 

 托tuō

 ⒈用手掌承着物品~着梨子。

 ⒉承托东西的器具~盘。茶~。花~儿。

 ⒊衬,垫~起来℃云~月。

 ⒋寄,暂放寄~。~儿所。

 ⒌请人代办~付。委~。你去~他办理。

 ⒍借故推委或躲闪~辞。~病。~故。推~。

 ⒎旧的压强单位,现今改用"帕"。
"月"字解释: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

 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

 月yuè

 ⒈指月球(月亮,月儿),地球的卫星明~。

 ⒉像月亮的形状或颜色的~饼。~琴。牙~刀。~白(淡蓝色)。

 ⒊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

 ⒋按月的~经。~刊。购~票。按~报表。

 ⒌

 ⒍

 ⒎

 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