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柙虎樊熊

读音(发音): xiá hǔ fán xióng

详细解释(意思):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出处(典故):

示例:

第一个字为"柙"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樊"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熊"的成语

成语"柙虎樊熊"逐字解释

"柙"字解释:柙 

 (古文象形。从木,甲声。本义关兽的木笼)

 同本义 

 柙,槛也,以藏虎兕。--《说文》

 虎兕出于柙。--《论语·季氏》

 实则禽槛豕匣也。--《菩提寺疏》

 杨幺虽有忠义之心,其余虎性岂能易驯?幸得入柙,留之必遗后患。--《后水浒传》

 又如柙板(一种刑具);柙床(扣住重犯手脚的睡床)

 通匣”。箱匣 

 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庄子·刻意》

 君子纯终领闻,蠢迪检柙。--《法言·序》

 又如柙匮(箱柜)

 柙 

 

 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管子·小匡》

 拱

 柙xiá关猛兽的栅栏。又指押解犯人的囚笼或囚车。

 柙jiǎ 1.木名。
"虎"字解释:虎〈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凡伤害物

 虎hǔ

 ⒈通称老虎。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间杂。性凶猛,捕食其它的兽,有时伤人。它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严禁猎杀食用。

 ⒉〈喻〉勇猛,威武~将。

 ⒊同"唬"。

 ⒋

 ⒌

 ①〈喻〉危险的境地~口余生。

 ②手上拇指与食指相交的部位。
"樊"字解释:樊〈名〉

 (形声,棥声。棥”意思是篱笆,在字中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篱笆)

 同本义 

 营营青蝇,止于樊。--《诗·小雅·青蝇》

 折柳樊圃。--《诗·齐风·东方未明》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庄子·山木》

 又如樊棘(荆棘篱笆);樊鹿(樊篱中的鹿);樊圃(有篱的园圃)

 关鸟兽的笼子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庄子·养生主》

 又如樊槛(囚笼)

 领域;范围 

 盖学虽粗涉其樊,其为说不能无弊而已。--清·方苞《内阁中书刘君墓表》

 旁,边际 

 夏则休乎山樊。--《庄子·则阳

 樊 fán

 ⒈篱笆竹~。~篱(〈喻〉对事物的限制)。

 ⒉关鸟兽的笼子~笼。

 樊fàn 1.见"樊桐"。
"熊"字解释:熊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

 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

 熊xióng

 ⒈属国家保护的哺乳动物,严禁猎杀食用。体肥大,头大,尾巴短,能爬树,能直立行走。种类很多,如棕~,白~,黑~,马~等。已能人工饲养。熊胆是贵重的药物。

 ⒉

 活在我国四川省西北一带高山竹林中,它是我国特有的、受保护的珍稀动物,严禁猎杀食用。

 ⒊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