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三思而后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思而后行

读音(发音):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详细解释(意思):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典故):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示例: 他非常细心,办事总是~。

成语"三思而后行"逐字解释

"三"字解释: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思"字解释:思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同本义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

 思sī

 ⒈想,考虑~考。~索。深~熟虑。不可~议。

 ⒉想念,怀念~念。

 ⒊想法、考虑的线索~路。文~。构~。三~而后行。

 ⒋

 ①思考,想法。

 ②即"观念","理性认识"。人的思想包括概念、想法、判断、推理等,它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⒌

 思sāi 1.多须貌。
"而"字解释: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

 义 

 而,颊毛也。--《说文》

 而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记·项羽本记》)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国富~兵强、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
"后"字解释: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帝王的妻子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

 后(後)hòu

 ⒈跟"前"、"先"相对。

 ①指位置~院。~方。屋~。

 ②指时间。晚些的,未到的日~。~天。~来居上。

 ③指次序最~三排。~五名。

 ①军事上指担任军需供给、医疗、运输等任务。

 ②泛指总务工作。

 ⒉后代,子孙~生可畏。她无~。

 ⒊君王的妻子皇~。

 ⒋上古时称君王夏~。

 后xiàng 1.项。参见"后?"。
"行"字解释:行〈名〉hang

 (象形。本义道路)

 同本义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队伍,军队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行háng

 ⒈排,队列~列♂~。

 ⒉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你~几?我~二。

 ⒊职业同~。内~。干一~,爱一~。

 ⒋某些商店或营业性机构寄卖~。农业银~。

 ⒌量词。成行的写两~字。栽三~树。

 ⒍

 ⒎

 ⒏见xíng。

 行xíng

 ⒈走~走。~路。~军。远~。

 ⒉跟出行有关的~装。~李。旅~社。

 ⒊做,办事,活动,举动~事。~为。~动。~医。试~。执~。进~。举~。

 ⒋品质,品德言~。品~。罪~。

 ⒌将要~将就业。

 ⒍可以这样做也~。

 ⒎能干她真~。

 ⒏流通,传递通~。推~。发~书报刊物。

 ⒐流动的,临时的~商。~营。

 ⒑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长干~。兵车~。

 ⒒

 ⒓

 ⒔

 ⒕

 ①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机关。

 ②有关行政事务的~政人员。~政经费。

 行hàng 1.刚强貌。参见"行行"。 2.见"树行子"。

 行héng 1.口语中称僧道修行的功夫。参见"行望"﹑"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