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炙冰使燥

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

炙冰使燥

读音(发音): zhì bīng shǐ zào

详细解释(意思):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

出处(典故): 《抱朴子·刺骄》欲望萧雍济济,后生有武,是犹炙冰使燥,积灰令炽矣。”

示例:

炙冰使燥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炙"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燥"的成语

成语"炙冰使燥"逐字解释

"炙"字解释:炙 

 (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同本义 

 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说文》。按,炮当作灼。

 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颜氏家训》

 毋嘬炙。--《礼记·曲礼》。疏火灼曰炙。”

 以烹以炙。--《礼记·礼运》

 置匕首鱼炙之腹中。--《史记·刺客传》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诗·小雅·瓠叶》

 饮醇酒,炙肥牛。--《乐府诗集·西门行》

 又如炙煿(烤爆。比喻受折磨);炙肉(烤肉);炙羊(烤

 炙zhì

 ⒈烤~肥牛。~羊肉。

 ⒉烤的肉脍(切细的肉)~人口(〈喻〉诗文等受人赞扬和传诵)。

 ⒊受熏染亲~(〈喻〉直接得到某人的教诲或传授)。
"冰"字解释: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

 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
"使"字解释: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

 使shǐ

 ⒈命令,派遣,支配指~。差~。支~。~臂~指(身体支配胳膊,胳膊支配手指。〈喻〉指挥如意)。

 ⒉叫,让,令~人振奋。迫~敌人投降。

 ⒊用~力。这把刀好~。

 ⒋纵任~性子。

 ⒌假如,假若假~。

 ⒍派往他国的外交人员~者。大~。特~。

 ⒎
"燥"字解释:燥〈名〉 sao

 剁细的肉 

 燥 〈形〉

 快 

 从此以后,匡超人的肉和豆腐都卖得生意又燥,不到日中就卖完了,把钱拿来家伴着父亲。--《儒林外史》

 燥  zao

 (形声)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燥,干也。--《说文》

 火就燥。--《易·文言传》

 燥,焦也。--《释名》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又如燥吻(干燥的嘴唇);燥坼(干燥坼裂);燥劲(干燥强劲);燥刚(干燥刚劲);燥气(干燥之气);燥急(干渴得利害);燥渴

 燥zào干~热。干~。  

 燥sào 1.方言。快速。 2.害臊。参见"燥不搭"。 3.见"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