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三班六房

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三班六房

读音(发音): sān bān liù fáng

详细解释(意思):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出处(典故):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示例:

三班六房成语接龙

第四个字为"房"的成语

成语"三班六房"逐字解释

"三"字解释: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班"字解释:班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班,分瑞玉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又如班瑞(颁还瑞玉;颁赐祥瑞)

 分开;离群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又如班马

 赏赐;分给 

 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又如班扬符赏(颁布相应的赏赐);班授(颁发授予);班散(分给);班赐(颁赐;分赏)

 分布;铺开 

 遇

 班 bān

 ①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级。

 ②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上~、夜~。

 ③军队的基层单位,在'排'之下。

 ④旧时用于剧团的名称徽~。

 ⑤量词这~老同志不服输、搭下一~飞机。

 ⑥有固定线路并定时开行的~车、~机。

 ⑦调回或调动(军队)~师回朝。

 ⑧姓。

 【班禅】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之一。1645年格鲁派领袖罗桑却吉坚赞始称班禅(班禅四世)。1713年清政府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其

 地位。此后历世班禅活佛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至今已传10世。又叫班禅额尔德尼。例任后藏扎什伦布寺住持。

 【班禅额尔德尼】见【班禅】。

 【班禅四世】(1567-1662)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首领。本名罗桑却吉坚赞◇藏人。13岁时在日喀则附近温贡寺出家。天启二年(1622)成为达赖五世之师。倡议联合蒙古

 和硕特部的固始汗,遣使朝清。清顺治二年(1645)被固始汗赠以'班禅博克多'尊号,是班禅活佛系统获得名号的开始◇死于扎什伦布寺。

 【班超】(32-102)东汉名将。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明帝永平十六年(73),奉命率36人赴西域(今新疆地区)。攻杀匈奴派驻鄯善的官员,平定莎车

 等地贵族叛乱,击退匈奴的反扑和月氏的进攻,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帝永元三年(91),任西域都护。永元十四年(102)病死洛阳。

 【班房】

 ①旧时衙门里衙役值班的地方。也指衙役。

 ②监狱;拘留所。

 ③教室。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明帝在位时为兰台令史,后为典校秘书。历时20余年,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帝永元元年(89),因窦宪擅权案株连,获罪,死于狱中。著述另有《班兰台集》、《白虎通义》。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或马班)。

 【班联会】学生会。

 【班门弄斧】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门前卖弄本领。班鲁班,春秋时鲁国有名的木匠。

 【班师】调回打仗的军队。也指军队胜利归来。

 【班田收授法】日本大化改新时的一种土地赋税制度。646年在全国推行。主要内容是政府对6岁以上平民,每6年班给口分田一次,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纳租、庸、调赋税。

 班biàn 1.区别,辨别。 2.治理。 3.周遍。
"六"字解释:六〈数〉

 五加一的和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

 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易》卦之阴

 六liù

 ⒈数目字五~七。

 ⒉旧时乐谱的一个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5"。

 六lù

 ⒈六安县,在安徽省。六合县,在江苏省。
"房"字解释:房〈名〉

 (形声。从户,方声。上古边室皆用单扇门(即户”),庙门大门才用双扇门,故房”从户”。本义正室左右的住室)

 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 

 房,室在傍者也。--《说文》

 房,室旁夹室也。--《六书故》。段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桂馥曰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

 。”

 记宰夫宴出自东房。--《仪礼·乡食礼》

 在东房。--《书·顾命》

 鄐子登,妇人笑于房。--《左传·宣公十七年》

 又如厢房(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房植(房室四角的柱);房

 房 fáng

 ⒈室,屋~屋。草~子。高楼~。厂~。书~。

 ⒉像房间的莲子~。蜜蜂~。左心~。右心~。

 ⒊家族的一支长~。远~。

 ⒋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房páng 1.见"阿房宫"。 2.见"房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