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高才卓识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同高才远识”。

高才卓识

读音(发音): gāo cái zhuó shí

详细解释(意思):才能高超,见识深远。同高才远识”。

出处(典故): 《隋唐演义》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识,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况臣等。”

示例: 我最先所认识的律师、都是有~的,他们都是从西洋政大学毕业回来的。★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护花律师》

成语"高才卓识"逐字解释

"高"字解释: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高平(

 高gāo

 ⒈跟"低"相对

 ①由下至上距离大的,离地面远的~山。~原。~楼。~空。

 ②等级在上的~等。~级。

 ③超过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温。~速。~质量。

 ④声音大,响亮~声喊。~歌一曲。

 ⒉品德才能优秀的~尚。~手。~明。崇~。

 ⒊敬词有何~见?请问~寿?

 ⒋大,兴奋热烈情绪~。志气~。兴~采烈。

 ⒌

 ①指程度、优劣、深浅、轻重等未知~低。

 ②到底,终究~低合适了。

 ③无论如何不管~低,一定要做好。

 ⒍
"才"字解释: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才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

 才 cái

 ①才能怀~不遇。

 ②有才能的人奇~。

 ③表示以前不久他昨天~走。

 ④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此类意思)只有你作这事,我~放心。

 ⑤表示本来并不如此的新情况直到天亮,我~知道迷路了。

 ⑥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你怎么~来

 ⑦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他刚来北京的时候~三岁。

 ⑧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他唱得~好呢!

 ⑨姓。

 【才华】表现出来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出众。

 【才略】政治或军事上的才干和智谋~过人。

 【才气过人】才华超过一般人。

 【才识】才能和见识。

 【才疏学浅】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做自谦语)。

 【才思】指文艺创作的能力~敏捷。

 【才智】才能和智慧。

 【才子】具有很高才干的人。

 才zāi 1.语气词。
"卓"字解释:卓 

 (卓的古字。形声。匕形早声。匕”表示人”。本义超然独立;高明;高超)

 同本义 

 卓,高也。--《说文》

 十日卜为卓。--《续汉书·五行志》

 如有所立,卓尔。--《论语》

 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论衡》

 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世说新语·容止》

 不胶者卓矣。--汉·扬雄《法言》

 又如卓荦不羁(卓越超群,不甘受拘束);卓尔独行(超越众人);卓夺(作出高明的决断);卓殊(卓越,特异);卓逸(卓越超绝)

 高远;遥远 

 卓行殊远而粮不绝。--《汉书·霍去病传》

 卓如日月。

 卓zhuó

 ⒈高,高超,不平凡~见。~识。~绝。~著。~越。~有成效。

 ⒉〈古〉远~行。

 ⒊高且直~立。~尔不群。

 卓zhuō 1.高超;超绝。 2.遥远。 3.建立;竖立。 4.停;停留。 5.谓以所执之物竖向叩击。 6.谓一物穿插在另一直立之物上。 7.桌子。今作桌﹑棹。 8.正;当。参

 见"卓午"。 9.见"卓勺"。 10.着实,确实。 11.姓。战国楚有卓滑,见《战国策.楚策四》。
"识"字解释: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