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崤函之固

比喻地势十分险要。

崤函之固

读音(发音): xiáo hán zhī gù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地势十分险要。

出处(典故):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示例:

第一个字为"崤"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函"的成语

成语"崤函之固"逐字解释

"崤"字解释:崤 

 山名 

 崤,晋要塞也。--《玉篇》

 又如崤函(函谷关。其东端为崤山,故称)

 崤xiáo崤山,也叫"崤陵"。在河南省。
"函"字解释: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圅,舌也。--《说文》

 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

 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

 噱,圅舌也。--《广雅·释亲》

 盛物的匣子、套子 

 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函封。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蒋;镜函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 

 邮政 

 信封 

 发函伸纸,…。--《文选·吴

 函(圅)hán

 ⒈匣(子),套(子)钱~。得一石~。全书共五~。

 ⒉信件,信封~件。来~已收。递送公~。发~伸纸(打开信封,拿出信纸)。

 ⒊包含,包容~牛(容得下一头牛)之鼎沸,而蝇蚋(蚊类)弗敢入。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固"字解释:固 

 (形声。从囗,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同本义 

 固,四塞也。--《说文》

 亦孔之固。--《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

 脩陈固列。--《左传·成公十六年》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筋骨欲其固也。--《吕氏春秋·达郁》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汉·贾谊《过秦论》

 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荀子·王霸》

 良马固车。--《韩非子·难势》

 又如固项(牛皮制的护领);固阴(隆冬时阴气固结);固植(根基巩固。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 

 固gù

 ⒈结实,坚硬,牢靠坚~。~体。~若金汤。兵劲城~。

 ⒉坚定,不变动~定。~守阵地。

 ⒊坚持,执拗~辞。~执己见。顽~不化。

 ⒋鄙陋~陋。

 ⒌原来,本来~当如此。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⒍

 ①〈表〉先承认某事实、情况,以引起下文转折这件事~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一定能按时完成。

 ②〈表〉既承认这,也不否定那这张照片~然好,但那一张也不错。

 ③〈表〉先承认原来的,而后面又要否定这篇文章~然好,但缺点、漏洞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