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倚马七纸

比喻文章写得快。

倚马七纸

读音(发音): yǐ mǎ qī zhǐ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典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示例:

成语"倚马七纸"逐字解释

"倚"字解释: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倚,依也。--《说文》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倚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倚于郎门。--《韩非子·内储说下》

 故曰祸兮福之所倚。--《韩非子·解老》

 荡倚冲冒。--唐·柳宗元《三戒》

 右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明·魏学《核舟记》

 倚一横木。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倚望(父母倚门望子);倚身(把身体靠在某一物体上);倚门(靠着门)

 依靠;依赖 

 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又如倚负(依附;

 倚yǐ

 ⒈靠着~墙。~门。~树。

 ⒉凭借,仗持~赖。~官仗势。~老卖老。

 ⒊偏斜中立而不~。

 倚jī 1.怪僻而不偶于俗。参见"倚人"。 2.独,单个。参见"倚轮"。
"马"字解释: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

 的绳子);马褐(马

 马(駌)mǎ

 ⒈家畜。耳小直立,面长,颈上缘有鬃,尾巴有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等。皮可制革。

 ⒉通"码"筹~。

 ⒊同类中比较大的~蜂(比蜜蜂大)。~勺(大勺)。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胜利了。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
"七"字解释:七〈数〉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其数七。--《礼记·月令》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七日得。--《易·既济》。虞注震为七。”

 凡攻木之工七。--《周礼·考工记》

 有子七人。--《诗·邶风·凯风》

 又如七宝(佛经上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璃、珍珠、玫瑰);七出(旧指休妻的七种理由无子,淫泆报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七年;七秩(七十大寿);七雄(指战

 国时秦、韩、魏

 七qī数目字~天。~擒~纵。~~事变。
"纸"字解释:纸 

 (形声。从糸,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纸,絮也,一曰苫也。--《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昿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

 

 又如纸撚儿(用易燃纸搓成的点火纸卷儿);纸标儿(纸做的出售标志);纸筋(用于做纸浆的废纸);纸阄(带有标记的纸片,用于拈韵);纸衣(以纸制成的衣服)

 冥钱,旧俗为祭奠鬼神而焚化的纸钱 

 纸(帋)zhǐ

 ⒈用于书写、印刷、绘画、包装等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成)~张。报~。造~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西汉前期墓葬中已有~的发现。东汉时蔡伦对造~术曾加以改

 进。

 ⒉量词一~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