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一闻千悟

形容悟性极高。指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

一闻千悟

读音(发音): yī wén qiān wù

详细解释(意思):形容悟性极高。指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

出处(典故): 《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示例: 上上根人,~。★宋·杨杰《宗镜录》卷二

一闻千悟成语接龙

成语"一闻千悟"逐字解释

"一"字解释: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闻"字解释: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

 闻wén

 ⒈听耳~目睹。~过则喜。~风而起。

 ⒉消息,听说的,听见的新~。奇~。~所未~。

 ⒊出名,有名望~人。~名。

 ⒋名声丑~。令(好的)~。

 ⒌知识见~。博~强志(记)。

 ⒍用鼻子嗅~着烟味。~到香味。

 闻wèn 1.声誉,名声。 2.通"问"。慰问。 3.通"问"。询问。
"千"字解释:千〈数〉

 (形声。从十,人声。本义数目。十百为千) 同本义 

 千,十百也。--《说文》

 又如千夫(一千个成年男子);千门(千家);千社(25家为社,千社为25000家);千祀(千年,千代);总数为一千;千乘(兵车千辆);千载(千年)

 千 〈形〉

 比喻数甚大;许许多多 

 清丽千眼。--陆机《文赋》。注光色盛貌。”

 又如千千(比喻数目很多);千般(多种花样);千寻(形容极高);千钟(丰厚的俸禄。指富贵);千万劫(很长久);千式百样(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白发三千丈;千丁(很多人);千人坑

 (指堆积大量人尸的土坑);千山(极言山多);千百(极言其多);千帆

 千qiān

 ⒈数目十个百为一~。

 ⒉〈表〉众多,极大~军万马。~辛万苦。

 ⒊

 ⒋

 ⒌

 ⒎"。
"悟"字解释:悟 

 (形声,从心,吾声。本义理解,明白)

 同本义 

 悟,觉也。--《说文》

 悟彼蟋蟀唱。--《文选·谢混游西池诗》

 慧然独悟。--《素问·八正神明论》

 未悟见出,意不自得。--《后汉书·张醫传》

 悟已往之不谏。--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闻而悟之。--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悟前狼假寐。--《聊斋志异·狼三则》

 悟大光明法。--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凝而认清);悟心(悟性。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宗(明了、会通佛理之宗旨);悟悦(因了悟而喜悦);悟理(领会道理)

 悟wù

 ⒈理解,领会,明白领~。已~。

 ⒉觉醒,睡醒,泛指醒过来觉~。醒~。新~。恍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