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蓼虫忘辛

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蓼虫忘辛

读音(发音): liǎo chóng wàng xīn

详细解释(意思):吃惯了蓼(一种有辣味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

出处(典故): 《文选·王粲(七哀)》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晋·左思《魏都赋》习蓼虫之辛,玩进退之维谷。”

示例:

蓼虫忘辛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蓼"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辛"的成语

成语"蓼虫忘辛"逐字解释

"蓼"字解释:蓼〈名〉 liao

 蓼属植物的泛称 

 春秋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

 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有蓼城冈,即古蓼国之地

 古县名 

 姓

 蓼洲周公

 

 蓼〈形〉lu

 形容植物高大 

 蓼蓼者莪。--《诗·小雅·蓼萧》

 又如蓼蓼(长大的样子);蓼萧(指君王恩泽及于四海

 蓼liǎo一年生或多年草本,节常膨大,叶鞘状抱茎,花淡红或白色。有水~、红~、毛~等多种。全草可供药用。

 蓼lù 1.长大貌。

 蓼lǎo 1.见"摎蓼"。

 蓼liǔ 1.见"纠蓼"。
"虫"字解释:虫 

 (会意『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琯穓即虺,是一种毒蛇◇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

 虫 chóng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小动物。

 【虫草】子囊菌纲菌丝冬天侵入一些鳞翅目昆虫幼虫体内,使虫体变成充满菌丝的僵壳。夏季虫体长出具柄的棒形子座,故名。生于高山草原。能补肺益肾。又叫冬虫夏草。

 【虫媒花】〈生〉依靠昆虫传送花粉的花。其特征是花大,色鲜;有蜜腺和香味;花粉较大,外壁有突起或粘质;有集中成簇的花序。

 【虫瘿】〈生〉植物的幼枝嫩叶组织受昆虫刺伤及分泌物刺激,细胞加速分裂而长成的囊肿状构造。我国盛产的五倍子就是由一种蚜虫在盐肤木上形成的虫瘿。

 【虫豸】虫子。

 虫(蟲)chóng虫子,昆虫的通称。泛指动物大~(老虎)。二~(鸟和鼷鼠)之无知。〈喻〉坏人扫除一切害人~。

 虫huǐ 1.毒蛇名◇写作"虺"。

 虫tóng 1.见"虫虫"。
"忘"字解释: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

 忘wàng

 ⒈不记得~记。~我劳动。~恩负义。

 ⒉忽略,遗漏~却。~掉了。搞卫生,别~了死角。

 忘wáng 1.丧失,失去。 2.通"亡"。终止;断绝。

 忘wú 1.见"忘其"。
"辛"字解释:辛〈名〉

 (象形。据甲骨文,像古代刑刀。本义大罪)

 同本义 

 辛,大罪也。--《说文》。段注辛痛泣出,罪人之象。凡辠(罪)、宰、辜、辭皆从辛者由此。”

 辛所以煞伤之也。--《白虎通》

 

 葱蒜等带刺激性的蔬菜 

 以辛养筋。--《周礼·疡医》

 辛甘行些。--《楚辞·招魂》。注谓椒姜也。”

 江南曰辣,中国曰辛。--《声类》

 大蒜勿食,荤辛害目。--《养生要》李善注

 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

 辛xīn

 ⒈辣~味。

 ⒉劳苦,艰难~劳。~苦。艰~。千~万苦。

 ⒊悲伤~酸。悲~。

 ⒋天干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