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胶柱鼓瑟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胶柱鼓瑟

读音(发音): jiāo zhù gǔ sè

详细解释(意思):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出处(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示例: 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明·无名氏《鸣凤记·桑林奇遇》

胶柱鼓瑟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胶"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瑟"的成语

成语"胶柱鼓瑟"逐字解释

"胶"字解释:胶〈名〉

 (形声。古代胶”用动物的皮煮制而成,所以从肉”。段玉裁说皮近肉,故字从肉。”本义粘性物质,用动物的皮角或树脂制成)

 同本义 

 胶也者,以为和也。--《考工记·弓人》

 又如胶鳔(用鱼鳔煮治而成的胶);胶漆(胶与漆。比喻事物的结合非常紧密;或比喻交情深厚);胶青(胶清。已制成的色质纯正的胶质);胶革(用皮革熬成的胶)

 古代大学之称,后泛指学校 

 鸡鸣声,泛指禽类鸣声

 胶(膠)jiāo

 ⒈粘性物质。用动物皮、角或树脂等制成。也有人工合成的牛皮~。树脂~。万能~。

 ⒉制成胶质的药品阿~。鹿角~。

 ⒊特指橡胶~轮。~底鞋。

 ⒋像胶那样有粘性的~泥。~水。

 ⒌粘住,粘合~着。~合。

 ⒍

 胶jiǎo 1.见"胶胶扰扰"。

 胶háo 1.戾。参见"胶加"﹑"胶戾"。
"柱"字解释:柱 

 支撑。通拄” 

 且鳌足可以柱天,体必长大,不容于天地,女娲虽圣,何能杀之?--《论衡·谈天》

 又如柱天(撑天;支天);柱地(立柱支地)

 挡住;阻塞 

 内人共举机以柱门,兵斫门,不能破。--《三国志》

 拄 

 手把定筇竹,柱杖行田野,出村房。--《刘知远诸宫调》

 又如柱杖(手杖)

 柱 

 (形声。从木,主声。本义屋柱)

 同本义 

 柱,楹也。--《说文》

 剪屏柱楣。--《仪礼·丧服》。注所谓梁闇。”

 东至于底柱。--《书·禹贡》

 散木也,…以为柱则蠹。--《庄子·人间世

 柱zhù

 ⒈支撑建筑物的构件木~。石~子。

 ⒉像柱子的东西冰~。汞~。

 ⒊

 柱zhǔ 1.见"柱夫"。 2.支撑;拄持。
"鼓"字解释: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

 鼓gǔ

 ⒈一种击打乐器,多为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战~。堂~。腰~。拨浪~。

 ⒉曲艺大~书。~儿词。山东大~。

 ⒊敲鼓,击鼓一~作气。〈引〉

 ①拍,击,弹热烈~掌。~琴取乐。

 ②发动,煽动,振作~动。摇唇~舌。进行~励。欢欣~舞。~足信心。

 ⒋凸出,涨大你干吗~起嘴?背包装得~ ~的。

 ⒌用风箱等扇~风。

 ⒍〈古〉夜晚击鼓报更,因此代"更"三~(三更)。五~(五更)。

 ⒎

 ①打击乐与管乐合奏。

 ②宣传提倡,也指吹嘘、浮夸。

 ⒏

 ①〈古〉作战擂鼓呐喊,以张声势~噪而进。

 ②喧哗,起哄。
"瑟"字解释:瑟〈名〉

 (指事。从珡,必声。本义 古代拨弦乐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无征位)

 

 瑟,庖牺所作弦乐也。--《说文》

 大瑟小瑟。--《礼记·明堂位》

 大瑟谓之灑。--《尔雅》。注二十七弦。世本,疱牺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调瑟(调准瑟弦的音);琴瑟(琴与瑟)

 古水名 

 

 瑟sè

 ⒈拨弦乐器之一,一般有二十五根弦。

 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