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龙阳泣鱼

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龙阳泣鱼

读音(发音): lóng yáng qì yú

详细解释(意思):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出处(典故):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

示例: 妾蒙主人恩宠无比,但恐春老花残,主上恩移宠衰,使妾有~之悲,班姬题扇之怨,奈何?★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

成语"龙阳泣鱼"逐字解释

"龙"字解释: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

 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

 龙(龍)lóng

 ⒈〈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还能兴云降雨飞~乘云。叶公好~。

 ⒉〈古〉生物学上指一些早已绝灭的巨大爬行动物恐~。翼手~。

 ⒊封建时代象征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袍。

 ⒋

 ⒌

 龙máng 1.通"尨"。杂色,色斑驳。 2.通"?"。参见"龙鵤"。
"阳"字解释: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
"泣"字解释:泣〈动〉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哭 

 泣 〈名〉

 眼泪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

 泣qì

 ⒈眼泪~如雨下。

 ⒉小声哭~不成声。

 泣lì 1.形容暴风迅猛的样子。

 泣sè 1.涩滞不畅。
"鱼"字解释: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说文》

 豚鱼吉。--《易·中孚》

 鱼木精。--《论衡·指瑞》

 鱼十有五。--《仪礼·特牲礼》

 鱼网之设。--《诗·邶风·新台》

 鲜鱼曰脡祭。--《礼记·曲礼》

 鱼上冰,獭祭鱼。--《吕氏春秋》

 白鱼跃入王舟中。--《史记·周本记》

 又如鱼鲩冠儿(女道士戴的鱼脑骨似的尖形帽子);鱼鳞册(鱼鳞图册”的简称

 鱼(魚)yú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里。通常身体侧扁,有鳞有鳍,用鳃呼吸,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种类很多,大多可供食用或制造鱼胶,有些种类的肝脏可制鱼肝油

 养~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