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别树一旗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别树一旗

读音(发音): bié shù yī qí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出处(典故):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示例:

成语"别树一旗"逐字解释

"别"字解释:别 

 (会意。从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同本义 

 别,分解也。--《说文》

 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子·主术训》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

 分离;分开;分出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书·禹贡》

 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汉书·张禹传》

 有别券者几何家?--《管子·问》。注别券,谓分契也。”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别 bié

 ①分开离~。

 ②另外~称。

 ③区分;区别辨~。

 ④差别天渊之~。

 ⑤类别性~。

 ⑥用别针等把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另一物体上。胸前~着纪念章。

 ⑦插住;用东西卡籽门~住。

 ⑧示禁止或劝阻~说了!

 ⑨表示揣测。通常与'是'字合用可~是他病了吧。

 ⑩姓。又见biè。

 【别本】见【副本】。

 【别称】正式命名以外的名称。如秦是陕西省的别称。

 【别出心裁】见【独出心裁】。

 【别动队】原指离开主力部队单独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现多指武装特务组织。

 【别号】在名、字以外另起的称号王安石字介甫,~半山。

 【别具匠心】心思灵巧,与众不同。

 【别具一格】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

 【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风格。

 【别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别墅】建在郊区或风景区供休养用的住宅。

 【别无长物】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形容十分穷困。又作身无长物。

 【别义】一个词除本义之外的意义。包括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文字上的假借义等。

 【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

 【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别致】与众不同这种风衣式样~。

 别 biè又见bié。

 【别扭】

 ①不合意这天气真~。

 ②不和闹~。

 ③不通顺;不流畅这句话念起来~。
"树"字解释:树 

 (形声。从木,尌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树,生植之总名。--《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

 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

 夫坚树在始。--《国语·晋语》。注树木也。”

 地道敏树。--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

 二曰树艺。--《周礼·大司徒》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种植 

 树,种也。--《广雅》

 树(樹)shù

 ⒈木本植物的总称~木。六棵大~。松~。柏~。植~造林。

 ⒉种植,栽培,培养~植草木。十年~木,百年~人。

 ⒊竖立,建立~立。~雄心。~新风。独~一帜。

 ⒋量词。株,棵种甘桔千~。
"一"字解释: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旗"字解释:旗〈名〉

 同本义 

 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说文》

 熊虎曰旗。--《广雅》

 师都建旗。--《周礼·春官》

 熊虎为旗及国之大阅。--《周礼·司常》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泛指各种旗帜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以为旗章。--《礼记·月令》

 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管子·兵法》

 又如旗纛(古代军队和仪仗队用的大旗);旗牌(担任传递号令等的武吏);旗鼓(指枪棒等武艺的架式、门户);旗头(旗手);旗麾(将旗)

 表识,标志 

 旗qí

 ⒈用布、绸、纸等做成的标帜,多为长方形或方形~子。军~。国~。升~。

 ⒉清代初期将满族军队和成员编为八旗◇又增编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凡在旗籍的人统称"旗人"。又特指满族的~袍。~装。

 ⒊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一级,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