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鼎大吕
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九鼎大吕
读音(发音): jiǔ dǐng dà lǚ
详细解释(意思):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出处(典故):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示例: 无
第四个字为"吕"的成语
成语"九鼎大吕"逐字解释
"九"字解释: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第九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 九jiǔ ⒈数目字~鼎。泛指多数、多次或多层~牛二虎之力。~死一生。~霄云外。 ⒉时令。 九jiū 1.聚。
"鼎"字解释:鼎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同本义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比喻帝王 指宰相 喻 鼎 dǐng ①古代烹煮东西的器物。多用青铜或铁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②象鼎足那样三方对立抗衡~立。 ③大~力、~~有名。 ④正当;正在~盛。 【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开锅的水那样人声~。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求或感谢时用)~相助。 【鼎立】三方面势力像鼎足那样对峙三国~。 【鼎盛】正值兴盛或强壮。 【鼎新革故】见【革故鼎新】。 【鼎足】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势成~。
"大"字解释:大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
"吕"字解释:吕〈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脊骨形,是膂”的本字。本义脊梁骨) 同本义。膂”的古字 吕,脊骨也。象形。--《说文》 氏曰有吕。--《国语·周语下》。注吕之为言膂也。” 尻髋脊膂腰背吕。--《急就篇》。颜师古注吕,脊骨也。” 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 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总称六吕”、六律”,简称律吕”) 通旅”。客舍 自今以来, 吕lǚ〈古〉我国音乐用语。指乐器声音的清浊高低,分阴阳各六,共十二音,阴的称"吕",阳的称"律",合称"律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