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魂惊魄落

形容极度惊恐。

魂惊魄落

读音(发音): hún jīng pò luò

详细解释(意思):形容极度惊恐。

出处(典故):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此本一上,这厮不独削籍清朝,抑且置身圜土,使众人魂惊魄落,舌结口钳。”

示例:

成语"魂惊魄落"逐字解释

"魂"字解释:魂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 

 魂,阳气也。--《说文》

 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左传·昭公七年》

 聊乐我魂。--《韩诗·出其东门》

 魂者,精气也。--《论衡·纪妖》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易·系辞》

 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灵枢经》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魂悸以魄动。--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魂识(心灵;魂灵);魂气(灵魂);魂骸(死者的灵魂和躯体);魂质(灵魂和实体)

 精神,神志 

 魂hún迷信说法,所谓"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死后没有~魄。~飞魄散(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极端惊恐)。

 ①人的精神、意识等活动不能出卖自己的灵~。

 ②事物最精粹最主要的部分教师是人类灵~的工程师。
"惊"字解释: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

 惊(驚)jīng

 ⒈骡、马等因受吓而发狂乱奔控制~马。〈引〉害怕,精神紧张~骇。~慌失措。~心动魄。~恐万状。

 ⒉意料以外的感觉~喜交集。倍感~奇。

 ⒊扰乱,震动~扰。~动。~天动地。

 ⒋
"魄"字解释:魄〈名〉

 (形声。从鬼,白声。从鬼的字,常与灵魂、鬼怪有关。本义阴神,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有别于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魂 

 魄,阴神也。--《说文》

 人生始化曰魄。--《左传·昭公七年》。注形也,既生魄,阳曰魂。疏附形之灵为魄。”

 其魄兆于民矣。魄意之精也。--《国语·晋语》

 魄也者,鬼之盛也。--《礼记·祭义》。注耳目之聪明为魄。”

 忽魂悸以魄动。--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魂魄(迷信者指附在人体内可以游离出去的精神);心魄(心灵);丧魂落魄;魄荡魂飞(魄散魂消、魄散魂飞

 魄pò

 ⒈[魂魄]唯心者或迷信者所谓"依附于形体的、死后继续存在的精神"死后没有魂~。[魂飞魄散]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⒉精神,精力,气概~力。体~。气~。

 魄tuò

 ⒖

 ⒗"。

 魄bó 1.象声词。 2.通"薄"。参见"魄莫"。 3.通"礴"。
"落"字解释:落〈动〉luo

 (形声。从苃,洛声。本义叶落,花落)

 同本义 

 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说文》

 草木黄落。--《礼记·月令》

 及荣华之未落兮。--《楚辞·离骚》

 唯草木之零落兮。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人闲桂花落。--唐·王维《鸟鸣涧》

 落英缤纷。--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叶落树下。--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纷堕如落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落红(落花);落花媒人(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落英缤纷(落地零乱的样子);落木(落叶);落花时节(指暮春季节)

 脱离;脱身

 落lào

 ⒈某些口头用语,如~枕、~坑等。

 落là

 ⒈丢下,遗漏丢三~四。这里~了两个字。

 落luò

 ⒈掉下,下降~下。~雨。花~。降~。也指掉下的~叶。~花。

 ⒉衰败,飘零没~。沦~。

 ⒊遗留在后面~后。~队。

 ⒋归属把任务~在他身上。

 ⒌得到~得。~个好名声。

 ⒍停留,留下~脚。~户。不~痕迹。

 ⒎聚居或停留的地方村~。下~。

 ⒏写下~款。~账。

 ⒐建筑物完工~成。

 ⒑

 ①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所结合成的集体。

 ②我国史书上多指少数民族。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落luō 1.见"大大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