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寸步不让

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寸步不让

读音(发音): cùn bù bù ràng

详细解释(意思):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出处(典故): 清·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示例:

成语"寸步不让"逐字解释

"寸"字解释: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

 寸口”,简称寸”)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说文》。按,十发为程,而当一分,十分为寸。

 布指知寸。--《大载礼记·主言》

 肤寸而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又如寸田(三丹田);寸关尺(中医指寸口、关上、尺中的简称)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

 寸 cùn

 ①长度单位。十分等于一寸,十寸等于一尺。

 ②形容极短极小鼠目~光。

 ③中医切脉,称离手掌一寸的手腕经脉为'寸口',简称'寸'。

 ④姓。

 【寸步难行】形容走路很困难。也比喻处境十分艰难。

 【寸草不留】连小草都不留。形容遭天灾人祸后的凄惨景象。

 【寸心】

 ①心中;内心得失~知。

 ②微小的心意;小意思聊表~。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极短。

 寸cǔn 1.忖。揣度;思量。
"步"字解释: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以脚步测量远近 

 步 bù

 ①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寸~难移。

 ②阶段事业一~比一~艰难。

 ③地步;境地局势发展到关键的一~。

 ④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⑤用脚走~入大会堂。

 ⑥踩;踏~入歧途。

 ⑦姓。

 【步步为营】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步履维艰】行走艰难。

 【步辇图】中国古代名画。唐阎立本作。描绘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迎娶,受到唐太宗接见的情景。

 【步枪】单兵使用的一种长管枪。有单发射击、半自动、全自动之分,最大射程约400米。

 【步人后尘】跟在别人后面走。指追随、模仿别人,没有创新◇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

 【步武】

 ①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指不远的距离。

 ②跟着别人的足迹走。比喻模仿效法~前贤。
"不"字解释: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让"字解释:让 

 (形声。从言,襄声。本义责备)

 同本义 

 让,相责让也。--《说文》

 诘责以辞谓之让。--《小尔雅》

 让,责也。--《广雅》

 且让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让不贡。--《国语·周语》

 鲁人以为让。--《史记·齐世家》

 众知有为,因让之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让书(有责备言语的书信);让勖(既责备又勉励);让诮(责让讥诮)

 退让;谦让 

 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让文之材也。--《国语·周语》

 让,推贤也。--《国语·晋语》

 允恭

 让(讓)ràng

 ⒈不争,尽给旁人谦~。辞~。退~。〈引〉请把客人~进屋里来。特指让位、让权~贤。

 ⒉将东西转给别人转~。廉价出~。

 ⒊叫,许,使,任凭~他试试。~她去做。决不~国家财产受损失。~他们提意见。

 ⒋被这本书~他弄坏了。泥土~雨水冲走了。

 ⒌责备,责怪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