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悬河注水

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悬河注水

读音(发音): xuán hé zhù shuǐ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同悬河泻水”。

出处(典故):

示例:

成语"悬河注水"逐字解释

"悬"字解释: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悬者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叵幅悬之。--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倒悬之。--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悬丝诊脉(传说古代中医诊脉法之一。不见面将丝线系于病人腕上诊脉治病);悬壁(相学术语。指脸部接近耳垂下端处的部位)

 牵挂;挂念 

 凭空设想;揣测 

 悬(懸)xuán

 ⒈吊,挂~挂。~灯。~梁刺股。

 ⒉挂念,惦记,关切的心情~念。

 ⒊无着落,没结果~案。~而未决。

 ⒋无依据,凭空揣度~断。~揣。

 ⒌距离远~隔。~殊。

 ⒍

 ⒎

 ⒏
"河"字解释:河〈名〉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说文》

 导河积石。--《书·禹贡》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慎行论》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河流的通称 

 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汉书·司马相如传》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韩信钓河曲。--《后汉书·郦炎传》

 散作满河星。╠

 河hé

 ⒈水道的通称~流。运~。

 ⒉特指黄河~西。~套。江(长江)淮~汉(汉汉水)。

 ⒊

 ⒋

 ⒌
"注"字解释: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注,灌也。--《说文》

 振眜注流。--左思《吴都赋》

 丰水东注。--《诗·大雅·文王有声》

 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世说新语·言语》

 而泽下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大雨如注。--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东观汉记》

 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把酒注到瓶里;注溉(灌溉);注萤(以水浇灌萤火);注集(流泻汇集);注溜(倾泻的水流)

 集中;聚集 

 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

 注zhù

 ⒈记载,登记~册。~销。

 ⒉以文字解释词句~解。~释。批~。

 ⒊解释词、句使用的文字附~。加~。

 ⒋灌,灌入,倾倒~射。~入。灌~。大雨如~。

 ⒌集中于一点~意。~目。~重。全神贯~。

 ⒍用来赌博的财物赌~。孤~一掷。

 注zhòu 1.同"哹"。鸟嘴。 2.二十八宿之一柳宿的别名。共八星,为南方朱鸟之哹,故称。
"水"字解释: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

 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水shuǐ

 ⒈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而透明的液体,它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节约用~∪开~。

 ⒉河流汉~。湘~。

 ⒊江、河、湖、海洋等的通称隔~相望。~路运输。

 ⒋泛指汁液药~。汽~。菊花~。

 ⒌指用水洗的次数这衣服已洗过两~。

 ⒍旧时指银子的成色,后来转指补贴、汇费贴~。汇~。

 ⒎

 ⒏

 ①静水的平面。

 ②达到的程度学识~平。

 ⒐

 ①以海平面为基点,对地面高低的测定标准。

 ②对事物要求的标准。

 ⒑

 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