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楞头磕脑

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也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楞头磕脑

读音(发音): léng tóu kē nǎo

详细解释(意思):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也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出处(典故): 老舍《鼓书艺人》十五打头的是小刘,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站在一边,光哆嗦,不说话。” 又《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示例:

楞头磕脑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楞"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磕"的成语

成语"楞头磕脑"逐字解释

"楞"字解释:楞〈名〉

 (同棱”。本义四方木;棱角)

 同本义 

 物体上一条条凸起来的部分 

 楞〈形〉

 失神、发呆 

 班惊楞,逡巡来答。--干宝《搜神记》

 又如楞子眼(因酒醉或其他原因而眼神呆滞);楞楞 (傻傻的模样);楞神(失神、发呆);楞然(惊奇发呆貌);楞中楞(发呆貌);楞柯柯(亦作楞磕磕”、楞呵呵”。形容发呆的

 样子)

 凶狠;蛮横 

 冒失,鲁

 楞léng同"棱"。

 【楞场】木材采伐运输过程中,汇集、堆存和转运的场所。

 楞léng

 ①棱角。~角。

 ②物体上一条条凸起来的部分。

 ③凸起,暴起。

 ④量词。

 ⑤译音用字。~伽。

 楞lèng

 ①失神,发呆。

 ②凶狠;蛮横。

 ③冒失,鲁莽。

 ④猛,猛烈。

 ⑤副词。宁,宁愿。

 ⑥副词。竟,竟然。

 ⑦副词≤,非常。

 ⑧词缀。
"头"字解释:头〈名〉

 (形声。从页,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同本义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

 头(頭)tóu

 ⒈脑袋,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体的最前部分~颅。特指头发梳~。

 ⒉物体的顶端、前端或事情的起点、终点山~。车~。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开初的~号。~班。~等舱。~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里走的是她。

 ⒌为首的(多用于贬义)~领。~儿。把~。盗窃~子。

 ⒍方面他们几个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临~。

 ⒏物品的残存部分粉笔~。布~儿。

 ⒐量词。指牲畜、像头的、不定数量等五~猪。四~蒜。百来~。

 ⒑词尾(读轻声)石~。拳~。苦~儿。有看~。在上~。放外~。看后~。

 ⒒

 ⒓

 ⒔

 ⒕

 ①脑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脑。

 ②要领,门路这件事还没有摸着~脑。

 ③首领她是这儿的~脑。

 头tou 1.名词后缀。接于名词性词根之后。 2.名词后缀。接于动词词根之后。 3.名词后缀。接于形容词词根之后。 4.方位词后缀。
"磕"字解释:磕〈象〉

 (形声。从石声。本义石声或鼓声) 同本义 

 石头撞击声

 磕,石声。--《说文》

 物相碰声

 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磕磕。--汉·王褒《九怀尊嘉》

 又如磕擦擦(形容物体磨擦碰撞声或马蹄声);磕磕(物相碰声);磕扑扑(急促的脚步声)

 眯稳莸犊痴渡鄙H磕叉(磕叉叉;磕擦。砍砸斩杀声)

 磕 〈动〉

 碰击,碰撞 

 云缠风束乱敲磕。--杜牧《大雨行》

 又如磕打(捶打;比喻折磨);磕开(击开;撞开);磕撞(碰撞,撞击);磕竹(用两块瓢形的竹、木片占卜吉凶);磕牙料嘴(斗嘴,耍嘴皮子);磕绊(由说话引起的争端冲突)

 通

 磕kē碰在硬东西上茶杯~破了。~头(旧时的跪拜礼)。
"脑"字解释:脑 

 (形声。本义脑髓)

 同本义 

 卍,头髓也。从匕,匕,相比著也。巛象发,囟象脑形。--《说文》。按,囟头会卍盖也。字亦作膞。

 蹙于(脑)而休于气。--《考工记·弓人》

 其荣发也。--《素问·五藏生气篇》。注脑为髓海。”

 人精在脑。--《春秋元命苞》

 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是以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形状或颜色像脑髓的东西 

 头部 

 云台之高,堕者拆脊碎脑。--《淮南子·俶真》

 又如脑箍(用刑时套在头上的刑具);脑揪(揪住头发);

 脑(膞)nǎo

 ⒈通称"脑髓"。人和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内,又分为脑干(延脑、脑桥和中脑)、小脑、间脑和大脑。主管全身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活动的器

 官开动~筋。用~子,好好想想。

 ⒉形状或颜色像脑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