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惶恐不安

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惶恐不安

读音(发音): huáng kǒng bù ān

详细解释(意思):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典故): 《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示例:

第一个字为"惶"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恐"的成语

成语"惶恐不安"逐字解释

"惶"字解释: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惶,惶恐也。--《说文》

 惶,惧也。--《广雅》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史记·刺客列传》

 孟贲狎猛虎而不惶。--《潜夫论·卜列》

 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

 又如惶惶(惊恐不安);遑迫(惊慌);惶汗(惊惧而汗流);惶沮(恐惧沮丧);惶怖(恐惧害怕)

 惶huáng恐惧,惊慌~惑。~恐。~ ~不可终日。
"恐"字解释:恐〈动〉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同本义 

 恐,惧也。--《说文》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荀子·天伦》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

 秦王其破璧,乃辞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

 赵王恐。

 恐栗,为儿恒状。--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舟人大恐。--宋·苏轼《石钟山记》

 魏王恐。--《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恐防(担心,提防);恐虑(担心);恐灼(惊恐);恐怯(畏怯、害怕);恐畏(畏惧);恐急(惊慌)

 恐吓,使之害怕 

 恐kǒng

 ⒈害怕,不安~惧。~怖。惊~。有持无~。唯~干不好。

 ⒉威吓,吓唬~吓。以此~他人。

 ⒊

 ⒋

 ①慌张害怕他非常~慌。

 ②危机,使人不安粮食~慌。经济~慌。
"不"字解释: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安"字解释:安〈形〉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

 ⒈平静,稳定平~ 。 ~定团结。

 ⒉使平静,使稳定~慰。~民。

 ⒊处理,放置,装设~排。~置。~装。~机器人。

 ⒋存着,怀着~心赖账。

 ⒌治理治~。~天下。

 ⒍疑问词。哪里?怎么而今~在?~能见死不救?

 ⒎电流强度单位名称,安培的简称,代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