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破竹之势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破竹之势

读音(发音): pò zhú zhī shì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典故):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示例: 我军以~进逼武昌,今闻已进展到离武昌城仅中国里百五十里之地。★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成语"破竹之势"逐字解释

"破"字解释:破〈动〉

 (形声。从石,皮声。本义石头开裂;破碎,碎裂)

 同本义 

 破,石碎也。--《说文》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沉船、破甑。--《史记·项羽本纪》

 卵破子死。--《荀子·劝学》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爆破(用炸药炸毁);破瓦(古代一种占卜方法。使瓦碎裂,观其纹理以定吉凶祸福);破卵倾巢(碎裂鸟卵,倾覆鸟巢);破剥(破裂剥落);破坠(破裂坠落);破溃(破裂崩溃);破

 块(敲碎土块)

 破坏;损坏 

 破,坏也。--《广雅》

 淫破义疏。--《左传·隐公三年》

 破pò

 ⒈碎,残缺,不完整~碎。残~。~镜。

 ⒉劈开,分裂~开。~裂。~竹之势。

 ⒊使损坏~坏。~门而出。

 ⒋揭穿~案。点~。说~。

 ⒌扫除,批判~除迷信。~旧立新。

 ⒍冲开,战胜~阵。大~敌军。

 ⒎花费,消耗~费。~工夫。

 ⒏丧失国土,败亡国~。~败。亡国~家。

 ⒐〈表〉鄙视,不好的~货。~影片。~小说。

 ⒑超出~例。~格。~纪录。~定额。

 ⒒

 ⒓

 ①债务人负债过多,无力偿还,经法院裁定,宣告~产,以现有的全部财产变价,按债额定比例还给债主。

 ②丧失全部财产。〈喻〉完全失败阴谋~产。
"竹"字解释: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

 篱);竹皮

 竹zhú

 ⒈多年生常绿植物。竿多节,节间一般中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纸、供建筑、制器具等。

 ⒉称箫管类的乐器~笛。~箫。

 ⒊

 ⒋

 ①史册,书籍。

 ②竹简和绢帛(〈古〉刻写材料)著之~帛。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势"字解释:势 

 (形声。从力,埶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明史·海瑞传》

 又如势家(有权势的豪家大族);失势(失去权势);权势(权柄和势力);势子(趋炎附势的人);势利(权势和利益);势任(掌握权势的重要职位);势利场(争权夺利的地方)

 力量;威力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又如声势(声威和气势);势耀(势力

 势(勢)shì

 ⒈力量,权力,威力~力。有权有~。人多~众。

 ⒉力量的趋向~头。趋~。来~凶猛。

 ⒊自然界的情况、样子地~。山~。

 ⒋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时~。局~。大~所趋。~均力敌。~在必行。

 ⒌姿态,动作姿~。手~。装腔作~。

 ⒍男人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去~。割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