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法无可贷

指按法律不可宽恕。

法无可贷

读音(发音): fǎ wú kě dài

详细解释(意思):指按法律不可宽恕。

出处(典故): 《清史稿·刑法志一》;强盗分别法无可贷、情有可原,歼渠魁、赦胁从之义也。”

示例: [马子畦]实属甘心从逆,~,应请即予就地正法,以昭炯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

法无可贷成语接龙

第四个字为"贷"的成语

成语"法无可贷"逐字解释

"法"字解释: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廳”,即解廳,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廳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

 法 fǎ

 ⒈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颁布后强制执行的规则~令。~律。宪~。民~。刑~。犯~∠~。

 ⒉规律~则。

 ⒊处理事物的手段方~。办~儿。乘~。疗~。想个~子。

 ⒋标准,仿效,可仿效的~帖。~书。效~。便国不必~古。

 ⒌佛教的教义佛~。

 ⒍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术。作~。

 ⒎

 【法宝】

 ①佛教用语。指佛说法,也指僧尼的衣钵、锡杖等。

 ②宗教或神魔、童话小说中所谓的法力、宝物等。〈喻〉特别有效的思想、事物、方法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宝。

 ⒏

 【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⒐

 【法家】

 ①对书法家、画家的尊称。

 ②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法治"的一个学派,以商鞅、韩非等为代表。
"无"字解释: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可"字解释:可〈动〉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许可;同意;准许 

 可,许可也。--《广韵》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

 能够;可以 

 可使以其技鸣。--清·黄宗羲《

 可kě

 ⒈是,对,允许不知~否?大家认~。得到许~的。

 ⒉能~吃。~松~紧。坚不~摧。

 ⒊值得~亲。~叹。~疑。 

 ⒋认为,感到,够得上~耻。~畏。太~恶。

 ⒌适合,合宜~口。~合心意。〈引〉尽,在一定范围内不增不减~着用钱。~着脚做鞋。

 ⒍大约年~十七八。

 ⒎字义同"却"相近你虽赞成,我~不赞成。

 ⒏字义同"岂"相近~不错了嘛!

 ⒐疑问句你~记得吗?

 ⒑加重语气她做事~真快。他工作~得劲。这~不得了!

 ⒒正,当一方明月~中庭。

 ⒓

 ①能够,有实现的条件这项工作~能提前完成。

 ②也许,或许别等了,她~能不来了。

 ⒔

 ①但,却困难虽大,~是我们能够克服。

 ②是不是你讲的~是她?

 ③加重语气真是那样,那~是好极了。

 ⒕

 ①〈表〉允许~以,马上就办。

 ②能够,适宜红薯既~以做副食,又~以代粮食。

 ③还好,不坏这种电冰箱的质量还~以。

 ④行,很,厉害你真~以,这么难办的事,都办好了。今天热得够~以。

 可kè
"贷"字解释:贷 

 (形声。从贝,代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施予;给予)

 同本义 

 贷,施也。--《说文》

 贷,予也。--《广雅》

 以财投长曰贷。--《大戴礼记·千乘》

 凡民之货者。--《周礼·泉府》。司农注谓从官借本贾也。”

 又称贷而益之。--《孟子》

 不贷无出也。--《庄子·天运》

 贳贷卖买。--《汉书·食货志下》

 又如贷施(施舍);贷恤(赈施抚恤)

 借出钱财 

 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潜夫论·忠贵》

 又如贷借(金钱物品的借出和借入);贷项(记入账户贷方的账项);贷卖(放贷或出卖)

 借入 

 贷 dài

 ①借入或借出~款。

 ②所贷的款农~。

 ③推卸责无旁~。

 ④宽恕严惩不~。

 【贷学金制度】高等院校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无息贷款,以保障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制度。

 贷tè 1.通"忒"。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