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唇尖舌利

指言词尖利。

唇尖舌利

读音(发音): chún jiān shé lì

详细解释(意思):指言词尖利。

出处(典故):

示例: 你唇尖舌利,让人无法回答。

成语"唇尖舌利"逐字解释

"唇"字解释: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脣,缘也,口之缘也。--《释名·释形体》

 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左传·僖公五年》

 唇焦口燥呼不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唇吻(言语);唇红齿白(形容面貌俊美);唇不离腮(比喻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唇齿之邦(非常亲密、利害攸关的邻邦)

 边缘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沈括《梦溪笔谈》

 唇 chún人或某些动物口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唇齿相依】比喻相互依赖,关系很密切。

 【唇枪舌剑】形容辩论时言词激烈,针锋相对。又作舌剑唇枪。

 【唇舌】比喻言词费了不少~,事还是没办成。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露出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彼此利害关系十分密切。

 唇(脣)chún

 ⒈嘴边缘呈红色的部分嘴~。

 ⒉

 ⒊
"尖"字解释:尖 

 (会意。从小,从大。一头小一头大为尖。本义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

 同本义 

 尖,锐也。--《广韵》

 按,尖”是后起的会意字。又如尖山(尖而高的山);尖屁股(借指坐不安稳);尖担担柴两头脱(比喻两头落空,什么也没捞着);尖顶木驴(尖头木驴。古代攻城战车)

 音调细而高,刺耳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贾岛《客思》

 又如尖声;尖嗓子;尖儿(戏曲中指忽然高亢的唱腔);尖脆(形容声音尖细清脆);尖厉(形容声音高而刺耳)

 新颖别致 

 尖jiān

 ⒈物体末端锐利或细小,也指物体细锐的末端塔~。钢笔~儿。小刀~儿。铅笔头太~了。牙签儿两头~。

 ⒉声音高而细~嗓子。

 ⒊感觉灵敏~耳朵。眼睛~。

 ⒋

 ⒌

 ①大队伍前面执行侦察、警戒、突击等任务的兵员。

 ②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先进分子养鱼~兵。

 ⒍

 ①刺耳的~锐的呼啸声。

 ②锋利的,深刻的~锐的锥子。~锐的批判。

 ③激烈的~锐的战斗。

 ⒎
"舌"字解释:舌〈名〉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

 (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代指言语 

 舌shé

 ⒈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头。

 ⒉铃、铎等内部的锤。

 ⒊像舌的东西帽~。火~。

 ⒋

 ⒌

 ⒍
"利"字解释:利〈形〉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

 利lì

 ⒈好处,益处,跟"害"、"弊"相对~益。~国~民。

 ⒉使得到好处毫不~己,专门~人。

 ⒊顺当的,与愿望相合的顺~。战无不~。

 ⒋锐,锋快,跟"钝"相对~刃。锐~的刀。锋~的剑。〈引〉善于说话言词锋~。辩口~舌。

 ⒌利润,利息微~。盈~。反暴~。本~两清。

 ⒍

 ①利和害。

 ②同"厉害"痛得~害。

 ⒎

 ①爽快她做事干脆~落。

 ②整齐干净~落。

 ③完妥这事办~落了。

 ⒏

 ①使人或事物发挥作用~用时间。废品~用。

 ②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可以~用他。~用这件事教育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