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执法如山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执法如山

读音(发音): zhí fǎ rú shān

详细解释(意思):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出处(典故):

示例: 这位法官一贯秉公办案,执法如山,不徇私情。

成语"执法如山"逐字解释

"执"字解释:执 

 (右边是人,手被铐住。本义拘捕;捉拿)

 同本义 

 执,捕罪人也。--《说文》

 而妻妾执。--《礼记·檀弓》。注拘也。”

 使执连尹。--《吕氏春秋·慎行》。注囚也。”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左传·僖公五年》

 被执至南门。--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执命(讨命;索命);执讯(捉命并加以审问);执囚(拘捕囚禁);执问(拘留讯问);执狱(治狱;审判案件)

 拿;持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

 执君之乘车。--《礼记·少仪》。注执辔也。”

 执竞武王。--《诗·周颂·执竞》。笺执,持也。”

 执zhí

 ①拿;持。

 ②掌握;保持。

 ③主管;掌管。

 ④选取。

 ⑤控制;驾驭。

 ⑥执行。

 【执一】专心一志。

 【执友】志同道合的朋友。

 【执中】遵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无过于不及。采取中间的态度。

 【执引】古代送葬时的一种礼节,送葬的宾客须挽牵引柩车的绳索。

 【执业】持书诵习。业,书版。

 【执礼】守礼,遵行礼节。

 【执行】

 ①把政策法令或计划等付诸实施。

 ②法律用语。公安机关为实现以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进行的活动。即对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执行刑罚,对应负民事责任的当事人责令其履行义务。

 【执拗】固执倔强。

 【执照】由有关行政机关发给的准许作某种行业的凭证。如施工执照;驾驶执照。

 【执迷】固执不悟。

 【执意】坚持自己的意见。

 执zhí

 ①拘捕。

 ②拿;持。

 ③持守。

 ④主持;掌管。

 ⑤控制;统御。

 ⑥操持;从事。

 ⑦行;施行。

 ⑧固执;坚持。

 ⑨依据;遵照。

 ⑩判断。
"法"字解释: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廳”,即解廳,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廳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

 法 fǎ

 ⒈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颁布后强制执行的规则~令。~律。宪~。民~。刑~。犯~∠~。

 ⒉规律~则。

 ⒊处理事物的手段方~。办~儿。乘~。疗~。想个~子。

 ⒋标准,仿效,可仿效的~帖。~书。效~。便国不必~古。

 ⒌佛教的教义佛~。

 ⒍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术。作~。

 ⒎

 【法宝】

 ①佛教用语。指佛说法,也指僧尼的衣钵、锡杖等。

 ②宗教或神魔、童话小说中所谓的法力、宝物等。〈喻〉特别有效的思想、事物、方法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宝。

 ⒏

 【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⒐

 【法家】

 ①对书法家、画家的尊称。

 ②春秋战国时期主张"法治"的一个学派,以商鞅、韩非等为代表。
"如"字解释: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

 如rú

 ⒈像,相似,同样~像。~此。不动~山。视死~归。~ 火~荼。~出一辙。

 ⒉依照,符合,按照~法炮制。~愿以偿。~实汇报。

 ⒊及,比得上我不~她。

 ⒋超过一年强~一年。

 ⒌到,往~京。

 ⒍假若,假使~果。假~。~不学习,那有知识。

 ⒎词尾。〈表〉情况恰~其分。空空~也。

 ⒏举例在科学上有重大贡献的人,~李四光、竺可祯、林巧稚等。

 ⒐

 ⒑

 ①符合心意称心~意。

 ②器物名。供指划或观赏用竹~意。玉~意。
"山"字解释: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