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以夷攻夷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以夷攻夷

读音(发音): yǐ yí gōng yí

详细解释(意思):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出处(典故): 《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示例: 是书何以作?曰为~而作。★清·魏源《〈海国图志〉序》

以夷攻夷成语接龙

成语"以夷攻夷"逐字解释

"以"字解释: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

 的)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将~礼相待。~理服人。~儆效尤。~退为进。~逸待劳。

 ⒉依,顺,按照~次进入。~此类推。

 ⒊因,因为不~人废言。不~失败而灰心。

 ⒋在,于(指日、时)~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⒌来,目的在于学文化,~增长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免发生车祸。

 ⒍连词~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⒏语气词。跟"可"、"得"、"足"、"能"、"堪"等连用可~合作。得~观赏。足~胜任。堪~媲美。

 ⒐放于位置词前〈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五天~内。长江~南。七尺~下。

 ⒑

 ⒒〈古〉通"已"。已经固~怪之矣。

 ⒓
"夷"字解释: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夷有九种。--《後后汉书东夷传》

 宅喁夷。--《书饶典》。马注萺夷也。”

 四夷八衭。--《周礼职方式》

 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衭(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穛)

 旧时往往用以穛外囶或外囯人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夷船由泥城。--《广

 夷yí

 ⒈〈古〉我国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东~。也泛指少数民族四~。

 ⒉旧指外国或外国的~情。

 ⒊平辈。

 ⒋平安,平坦化险为~。夫~以近,则游者众。

 ⒌铲平,消灭~去险阻。~族(〈古〉酷刑之一。一人有罪,杀尽家族)。

 ⒍

 ⒎
"攻"字解释:攻 

 (形声。从攴,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攻,击也。--《说文》

 攻灵公于桃园。--《左传·宣公二年》

 宽则两军相攻。--《战国策·秦策》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墨子·公输》

 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谋攻》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贾谊《过秦论》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又如攻车(古代的一种兵车。用于进攻);攻钞(攻打劫掠);攻围(攻敌

 攻gōng

 ⒈进击,打击,跟"守"相对~击。进~。反~。~城略地(略掠夺)。~其不备。

 ⒉深入钻研、学习~书莫畏难。~读博士。专~医学。

 ⒊批评,指责~人之短。群起而~之。

 ⒋
"夷"字解释: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说文》

 夷有九种。--《後后汉书东夷传》

 宅喁夷。--《书饶典》。马注萺夷也。”

 四夷八衭。--《周礼职方式》

 如夷歌(夷人的歌曲。亦蔑指外族的歌曲);夷衭(古代东方和南方各族的蔑穛)

 旧时往往用以穛外囶或外囯人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夷船由泥城。--《广

 夷yí

 ⒈〈古〉我国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东~。也泛指少数民族四~。

 ⒉旧指外国或外国的~情。

 ⒊平辈。

 ⒋平安,平坦化险为~。夫~以近,则游者众。

 ⒌铲平,消灭~去险阻。~族(〈古〉酷刑之一。一人有罪,杀尽家族)。

 ⒍

 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