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俨乎其然
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带有讽刺意味。
俨乎其然
读音(发音): yǎn hū qí rán
详细解释(意思):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带有讽刺意味。
出处(典故): 鲁迅《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刊物上登载一篇俨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我们就知道字里行间还有看不见的鬼把戏。”
示例: 听起来,那人坐在或站在正对面,~地审问他。★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
第一个字为"俨"的成语
成语"俨乎其然"逐字解释
"俨"字解释:俨 (形声。从人,严声。本义恭敬;庄重) 同本义 俨,敬也。--《尔雅·释诂》 俨若思。--《礼记·曲礼》。注矜庄貌。” 望之俨然。--《论语》 汤禹俨而求合兮。--《离骚》。注敬也。” 仆夫俨其正策兮。--《思元赋》 俨乎其若思。--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俨束(庄重而不放任);俨重(庄重);俨雅(恭敬庄重);俨格(庄严恭敬);俨俨(庄严貌) 美艳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诗·陈风》 宛如,十分像 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汤显祖《牡丹亭》 又如 俨(儼)yǎn ⒈恭敬,庄重美且~。 ⒉活像,很像~如白昼。 ⒊ ①庄严其容良,~然壮然(良温和。壮庄重)。 ②整齐高楼迭次,屋舍~然。 ③很像真的~然一个大人物。
"乎"字解释:乎〈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 吐气) 同本义 呼”的古字◆唤;召唤 乎〈语〉 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远者凉乎。 汝多知乎。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断斯织乎。 不亦精乎。 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可乎 乎hū ⒈文言助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吧"可~?然~?否~?或能免~? ⒉文言叹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惜~!美哉~,山河之固! ⒊介词,义同"于"出~意外。异~寻常。其志可以行~天下。不在~外表美,要在~心灵美。
"其"字解释:其〈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其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她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 其qí ⒈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劝~自力。促~成功。人尽~才。各得~所。 ⒉指示代词。那(这),那(这)些,那(这)样不乏~人。确有~事。 ⒊连词。如果,假使若~为难,你就不去。 ⒋文言助词。〈表〉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奈我何?尔~勉之。 ⒌虚指,无实在意义北风~凉。夸夸~谈。 ⒍ ⒎ ⒏ ⒐ ⒑ 其jī 1.助词。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 2.用于地名。 3.用于人名『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其jì 1.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然"字解释: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 可以照见怪物◇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 然rán ⒈是,对以为~。 ⒉如此,这样当~。不尽~。 ⒊(表示转折)但是,不过,可是~而。~后。 ⒋(表示进一层)那么,这样就~则。 ⒌在词尾。〈表〉状态忽~。显~。欣~。偶~。 ⒍〈古〉通"燃"。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