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付之梨枣

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付之梨枣

读音(发音): fù zhī lí zǎo

详细解释(意思):指刻版刊印书籍。梨枣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出处(典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序》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素愿莫偿,恒深歉怅。”

示例:

付之梨枣成语接龙

第三个字为"梨"的成语

成语"付之梨枣"逐字解释

"付"字解释:付〈动〉

 (会意。从人,从寸。从寸”,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意思是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本义给予)

 同本义 

 付,与也。--《说文》

 付,予也。--《广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付法(传授佛法);付任(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做);付治(交有司治罪);付推(交付有审问);付度(移交,交代);付命(授以天命)

 支付 

 当下付了茶钱。--《儒林外史》

 又如付借款的利息

 托付。委托他人

 付 fù

 ⒈交给,授予,支出~之东流。可~一笑。交~他办。~款给她。

 ⒉量词。

 ①同"副

 ⒋"。

 ②同"服"三~中药。
"之"字解释: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梨"字解释:梨 

 (形声。从木,利声。梨为棃的俗字。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梨)

 同本义 

 棃,梨果也。--《说文》

 楂棃姜桂。--《礼记·内则》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多白色,果子多汁,可食。如梨枣(古代印书的木刻板。因多用梨木、枣木刻成,故称);梨栗(梨树和栗树);梨云(梨雪,梨英,梨霜,梨蕊,梨花。梨树的花,

 一般为纯白色)。又指梨树的果实。如梨果(梨子);梨头(小梨);梨条(用梨子所做的条状果脯);梨干(梨子加工制的果干)

 通黎”。黎民,人民 

 棃焌殷,罔荒饥。╠

 梨(棃)lí

 ⒈

 ⒉
"枣"字解释:枣 

 (会意。从双朿。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同本义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苏轼《浣溪沙》

 枣树所结的果实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枣(棗)zǎo

 ⒈

 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