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血流漂杵

杵捣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血流漂杵

读音(发音): xuè liú piāo chǔ

详细解释(意思):杵捣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出处(典故): 《尚书·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汉·贾谊《益攘》 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示例: 若崩厥角齐稽首,~脂如泉。★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一回

血流漂杵成语接龙

第三个字为"漂"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杵"的成语

成语"血流漂杵"逐字解释

"血"字解释:血  xie

 

 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血  xue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同本义◇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

 血xiě

 ⒈义同"血",用于口语或口语常用词流了些~。鸭~。猪~。~块儿。

 血xuè

 ⒈血液。人和动物体在心脏和血管内的液体,由血球、血绣和血浆等组成。它周身循环,输送养分和激素等给各组织,收集废物带至排泄器官。且有抵御病菌和调节体温等作

 用~压。~流。~泊(大滩的血)。〈喻〉刚强炽烈~性。热~沸腾。

 ⒉同一祖先的~源。~统。
"流"字解释:流〈动〉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

 流liú

 ⒈水或其它液体移动~水。~汗。~血。

 ⒉漂泊,移动不定~浪。~星。~沙。

 ⒊运转不停~年。~通。~转。空气对~。

 ⒋不知来路,没有目标~矢。~弹。

 ⒌传播,流传~言。~行。~毒。功~万世。

 ⒍流动的东西河~‘~。电~。川~不息。

 ⒎河流,流水或流经的地方主~。清~。下~(又〈喻〉卑鄙龌龊)。

 ⒏品类,等级三教九~。第一~。

 ⒐〈古〉一种刑法。充军,将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生活或服劳役~放。

 ⒑趋向于坏的方面这种会议简直是~于形式。

 ⒒

 ⒓ 

 ⒔

 ⒕

 ⒖

 ①原指无业游民,后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②施展下流手段、撒泼、无赖等恶劣行为耍~氓。

 ⒗

 ⒘
"漂"字解释:漂〈动〉

 (形声。从水,票声。本义浮,浮流)

 同本义 

 漂,浮也。--《说文》

 血流漂杵。--《伪书武成》

 漂通川之碄碄。--张衡《思玄赋》

 流血漂橹。--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漂泼(漂泊);漂泛(浮舟而行,随波飘流);漂拔(漂肝起);漂海(漂浮于海上);漂橹(漂浮船桨);漂激(漂流激动);漂杵(浮起舂杵。形容恶战流血之多)

 被水流、风或气流冲走、冲毁 

 漂泊。流浪在外,东奔西走 

 辞浮

 漂piāo

 ⒈浮在液体面上~浮。落花随水~流。

 ⒉

 漂piǎo

 ⒈用水和药物浸洗,使退色或变白~白。

 ⒉用水淘洗~洗。~朱砂。

 漂piào
"杵"字解释:杵〈名〉

 (形声。从木,午声。本义舂米的棒槌)

 同本义 

 杵,舂杵也。--《说文》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传

 又如杵臼交(不嫌贫贱的交情);杵臼(杵与臼);杵头(杵)

 捶衣用的短木棒 

 筑墙、筑堤时,用来填实泥土的棒槌 

 筑谓之杵。--《广雅》

 杵以梧。--《礼记·杂记》

 又如杵声(筑城填土的杵槌声);杵木(筑土的木槌)

 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形如杵 

 杵 〈动〉

 捣,砸 

 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

 杵 chǔ

 ①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舂米或洗衣时捶衣服~臼。

 ②用细长的东西戳或捅。楮楮树。落叶乔木,叶卵形有硬毛,开淡绿色花。树皮可造纸,也叫树构。

 杵chǔ

 ⒈舂米的棒槌。泛指捶物的棒槌。

 ⒉用长形的东西捅、戳只是手指头~了他一下。

 ⒊〈古〉兵器降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