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拽布披麻

穿孝服,服丧事。犹言披麻戴孝。

拽布披麻

读音(发音): zhuài bù pī má

详细解释(意思):穿孝服,服丧事。犹言披麻戴孝。

出处(典故):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但得一个生忿子拽布披麻扶灵柩,索强似那孝顺女罗裙包土筑坟台。”

示例:

成语"拽布披麻"逐字解释

"拽"字解释:拽  ye

 同曳”、抴”。拉,牵引◇作曳” 

 携带 

 (盖道云)便把札子取了出来 ,给大家瞧了一瞧,仍旧拽在身上。--《官场现形记》

 拽 

 短桨。一说船舷 

 今又促装下邑,浪拽上京。--《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拽  zhuai

 

 拽  zhuai

 

 任君扯也任君拽,还是相思结。--清·天花藏主人《画图缘》

 又如生拉硬拽;一把拽住不放

 拽yè拉,牵引~柴。~光弹。弃甲~兵。另见zhuāi;zhuài

 拽zhuāi

 ⒈扔,抛~球。~手榴弹。~到垃圾箱内。

 ⒉〈方〉胳膊发生毛病,动转不灵。     

 拽zhuài拉,拖,牵引~起走。将门~上。连拖带~。
"布"字解释:布〈名〉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坤为布。--《易·说卦》

 抱布贸丝。--《诗·卫风·氓》

 女有余布。--《孟子》

 果布辐凑而常然。--左思《吴都赋》

 商祝免袒,执功布入。--《仪礼·既夕礼记》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孟子·滕文公》

 又如布衣(平民,老百姓。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平为布衣”);布槽(布制的马槽);布褐(粗布衣服;又指平民);布总(古代丧服,以麻布束发)

 棉、麻、苎、葛等织物的通称 

 足缠白布。--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土布(手工纺织的布);布
"披"字解释:披〈名〉

 (形声。从手,皮声。本义引柩帛) 古夹具。即用在柩车两旁牵挽的帛 

 披,从旁持曰披。--《说文》

 设披周也。--《礼记·檀弓》。注披,柩行夹引棺者。”

 执披。--《周礼·司士》。注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

 执披者旁四人。--《仪礼·士丧礼》

 设披。--《仪礼·既夕礼》

 披 〈动〉

 分开;裂开 

 而披其地。--《左传·成公十八年》。注犹分也。”

 又披其邑。--《左传·昭公五年》。注析也。”

 不折必披。--《史记·魏其安侯传》。正义分析也。”

 柳条

 披pī

 ⒈穿,覆盖在肩背上~衣。~红。~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或连夜奔走或在野外辛勤劳动)。

 ⒉翻阅,揭开~卷。~露。~肝沥胆(〈喻〉非常忠诚)。

 ⒊分开,劈开~沙拣金(〈喻〉细心挑拣,去粗取精)。~荆斩棘(〈喻〉创业艰辛)。

 ⒋裂开木头~了。竹棍~了。

 ⒌

 ⒍

 ①显示,揭露。

 ②发表,公布~露新闻。

 披bì 1.古丧具。用帛做成,系于柩车两侧,备牵挽之用,以防倾覆。
"麻"字解释:麻麻黑

 

 麻麻亮

 

 麻 

 (会意。从广,从林。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麻,枲也。--《说文》。按,枲已缉者曰麻。

 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

 可以沤麻。--《诗·陈风·东门之池》

 麻冕。--《论语》。孔注

 麻(

 ⒈蔴、

 ⒋

 ⒌

 ⒍痲)má

 ⒈草本植物。有大~。苎~。亚~。黄~。剑~等多种。茎皮纤维也叫"麻",供纺织、制绳、造纸等用。亚~的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

 ⒉感觉不灵,漠不关心手脚发~。~木不仁。

 ⒊表面粗糙这种布一面光一面~。

 ⒋

 ①疏忽大意,失去警惕。

 ②身体某一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⒌

 ⒍

 ⒎

 ①天花患者脸上留下的褊。

 ②脸上有麻子的人。

 ⒏

 ①用药物或其它物使全身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醉药。针刺~醉。

 ②用手段使人认识凝,意志消沉。

 麻mā 1.见"麻麻雨"﹑"麻麻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