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猛虎出山

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猛虎出山

读音(发音): měng hǔ chū shān

详细解释(意思):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出处(典故):

示例:

第一个字为"猛"的成语

成语"猛虎出山"逐字解释

"猛"字解释: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猛,健犬也。--《说文》

 驱猛兽。--《孟子》

 猛虞趪趪。--张衡《西京赋》。注怒也。”

 又如大猛(大狗)

 猛 

 凶恶可怕 

 公之狗甚猛。--《韩诗外传》

 粗厉猛起。--《礼记·乐记》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猛兽奇鬼。--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猛利(犹凶暴);猛戾(凶暴乖张);猛急(犹暴躁);猛暴(凶残暴戾)

 勇猛;威猛 

 威而不猛。--《论语》

 便捷猛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猛měng

 ⒈力量大,气势壮力~。勇~≤~。~虎。~将。

 ⒉凶暴~兽。~禽。苛政~于虎也。

 ⒊快,突然~追。突飞~进。~然觉醒。
"虎"字解释:虎〈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凡伤害物

 虎hǔ

 ⒈通称老虎。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间杂。性凶猛,捕食其它的兽,有时伤人。它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严禁猎杀食用。

 ⒉〈喻〉勇猛,威武~将。

 ⒊同"唬"。

 ⒋

 ⒌

 ①〈喻〉危险的境地~口余生。

 ②手上拇指与食指相交的部位。
"出"字解释: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
"山"字解释: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