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抓耳挠腮

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抓耳挠腮

读音(发音): zhuā ěr náo sāi

详细解释(意思):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出处(典故):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示例: 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眉花眼笑。★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抓耳挠腮成语接龙

第三个字为"挠"的成语

成语"抓耳挠腮"逐字解释

"抓"字解释:抓 

 (形声。从手,爪声。本义搔)

 同本义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又如抓挠(用指甲或轻或重地抓搔);抓心(形容心里焦急得难受)

 用手或爪取物 

 夫十围之木,始生而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抓。--《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

 又如抓子儿(手中抓物让人猜的一种游戏);抓挠(抓取,取得);想抓救命稻草

 扎缚 

 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水浒传》

 又如抓角儿(头顶两旁梳扎的髻);抓髻(把发辫盘扎在头上的发式);抓扎(

 抓zhuā

 ⒈搔,挠~痒。~耳。

 ⒉使用手或爪拿取~把玉米。鹰~兔。

 ⒊捕捉,捉拿~强盗。~犯人。~小偷。

 ⒋把握住,不放过~紧时间工作。

 ⒌加强领导,特别着重地去做~农业。~能源。~教育。~科学技术。

 ⒍惹人或引人注目她的演讲~住了听众。
"耳"字解释: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听觉,听力 

 耳 ěr

 ①〈古〉语气词。表示肯定或'罢了'的意思且吾所为者极难~。(《史记·刺客列传》)、如反覆手~。(《史记·陆贾传》)

 ②耳朵~聋。

 ③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④位置在两旁的~门(大门两旁的小门)。

 【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青年男女之间十分亲近)。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相互。

 【耳聪目明】形容视听灵敏。

 【耳目】

 ①见闻~不广。

 ②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中受影响。濡沾湿;润泽。

 【耳食之谈】见【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又作耳食之谈。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也就能详尽地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而且凑近耳朵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地教导。耳提附耳。面当面。

 【耳蜗】〈生〉内耳的组成部分。形似蜗牛壳,故名。内有淋巴液和听神经,是听觉感受器官。

 【耳咽管】见【咽鼓管】。

 【耳语】凑近别人耳朵小声说话。

 耳réng 1.见"耳孙"。
"挠"字解释:挠 

 (形声。从手,尧声。本义扰乱)

 同本义

 挠,扰也。--《说文》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韦昭注挠,扰也。”

 挠乱国家,几危社稷。--《汉书·王莽传上》。颜师古注挠,扰也。”

 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韩非子·八经》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汉书·晁错传》

 挠以军法。--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挠乱(搅乱;扰乱);挠滑(惑乱,扰乱);挠正(扰乱正气);挠动(扰乱骚动)

 搅,搅动 

 挠,搅也。--《声类》

 手挠顾指。--《庄子·天地》。释文动也。”

 挠乱百度。--《国语·吴语》

 挠(撓)náo

 ⒈搅,搅动,扰乱~乱。阻~。

 ⒉弯曲,屈服贞而不~。百折不~。

 ⒊抓,搔~痒。

 挠rào 1.缠绕。 2.船桨。

 挠xiāo 1.见"挠挑"。
"腮"字解释:腮 

 颊 

 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萧统《十二月启》

 又如腮庞(面颊,面容);腮斗儿(腮,脸蛋儿)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裴初不信,乃鲙鲤鱼无腮者,令左右食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腮(顋)sāi也叫"腮帮子"。两侧脸颊的下半部~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