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匡国济时

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匡国济时

读音(发音): kuāng guó jì shí

详细解释(意思):匡正国家,挽救时局。

出处(典故): 《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示例: [郑相国]~,终始一致,文经武纬,何谢古人!★唐·康骈《剧谈录·凤翔府举兵》

成语"匡国济时"逐字解释

"匡"字解释:匡〈名〉

 (形声。从匚,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又如匡子(框子)

 眶”的古字。眼眶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螃蟹的背壳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古

 匡kuāng

 ⒈正,纠正,端正~正。~谬。~坐而弦(弦弹琴)。

 ⒉辅助,救助~君。~乏困。

 ⒊通"眶"。眼眶泪满~。

 ⒋〈方〉粗略计算~算。

 ⒌弯曲车轮破,但不~。

 匡wāng 1.跛;曲胫。
"国"字解释: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济"字解释:济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同本义。

 济,济水也。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沞--《说文》

 济水源出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清·姚鼐《登泰山记》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州名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济 

 众多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济(濟)jǐ

 ⒈济水,〈古〉水名。发源于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今黄河下流河道即原济水河道。

 ⒉济南市,济宁市,均在山东省。

 ⒊

 济(濟)jì

 ⒈渡,过河同船~水。同舟共~。

 ⒉帮助,援救接~。救~。~穷扶贫。

 ⒊有利,补益万民以~。

 ⒋成夫~大事必以人为本。

 济qí 1.庄敬。 2.整治,使整齐。
"时"字解释: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时,四时也。--《说文》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释名》

 谓其三时不害。--《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

 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梁惠王上》

 时事之征也。--《左传·闵公二年》

 时者,所以记岁也。--《管子·山权数》

 四时者,天之吏也。--《淮南子·天文》

 四时和谓之宝烛。--《尔雅·释天》。

 时(時、昬)shí

 ⒈一切物质不断运动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间。~候。~光。

 ⒉时间的一段~期。~代。古~。秦~。平~。瞬~。盛极一~。

 ⒊时间单位。一天分子~、丑~、寅~等十二~辰。一天分二十四小~。

 ⒋节令,季节~令。~节。春夏秋冬四~。应~服装。

 ⒌现在的,当前的~事。~髦。

 ⒍经常,常常~常。~ ~见到。

 ⒎不经常,间或~而。有~候。~好~坏。

 ⒏规定的时间准~。按~上下班。

 ⒐不定的时间不~。随~。

 ⒑机会,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条件~机。~不可失。~不再来。

 ⒒

 ⒓

 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