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跋胡痜尾

比喻进退两难。

跋胡痜尾

读音(发音): bá hú zhì wěi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典故):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痜其尾。”

示例: 惟信古太过,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故与物多违而每致~之患。★宋·李纲《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

第二个字为"胡"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痜"的成语

成语"跋胡痜尾"逐字解释

"跋"字解释:跋 

 (形声。从足,犮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同本义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扭转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踏,踩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见跋扈”

 跋 

 火炬,火把 

 通茇”。 

 跋 bá

 ①翻山越岭~山涉水。

 ②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多为评介、鉴定、解释或说明写作经过之类的文字~语、序、题。

 【跋前痜(zhì)后】

 【跋前踬后】比喻进退两难。跋踩;踏。痜跌倒。

 【跋山涉水】翻过山岭,淌水过河。形容远足的艰辛。

 跋bèi 1.行不正貌。
"胡"字解释: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胡(鬳、衚)hú

 ⒈〈古〉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之统称~人。~服。泛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或外国的~椒。~琴。~萝卜。

 ⒉乱,无理~说八道。~言乱语。~作非为(肆无忌惮的做坏事)。

 ⒊文言疑问代词。什么,怎样~为慕大鲸?~不归?

 ⒋〈古〉指兽颈下的垂肉。

 ⒌

 ⒍
"痜"字解释:痜tū 1.头疮。
"尾"字解释:尾 

 (会意。从倒毛在尸后。尸,指人。象人长有尾巴。本义人或动物的尾巴)

 同本义 

 尾,微也。--《说文》

 履虎尾 ,未济,濡其尾。--《易·履》

 又如虎尾;牛尾;尾大(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尾君子(指猴子)

 末端,末尾 

 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运于渤海之尾。

 系于其尾。--《资治通鉴》

 舟尾横卧一楫。--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首尾;无头无尾;尾末(末尾;尾宿之末);尾句(句尾);尾页(末页)

 水流的下游 

 边际,边界 

 夫边境者,国之尾也。--《国语》

 后部 

 尾wěi

 ⒈尾巴,脊椎动物躯干背面最后的一段,泛指低等动物身体末端的突出部分摇~。马~巴。~椎骨。蜻蜓~巴。

 ⒉末端~声。末~。机~。

 ⒊跟在后面~随。

 ⒋虫鱼鸟兽等交配交~。

 ⒌量词。指鱼三~鱼。

 ⒍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尾yǐ

 ⒈马尾巴上的长毛或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马~罗筛。三~儿(雌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