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反求诸己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反求诸己

读音(发音): fǎn qiú zhū jǐ

详细解释(意思):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处(典故): 《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示例: 君子之遇艰阻,必~,而益自修。★《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第三个字为"诸"的成语

成语"反求诸己"逐字解释

"反"字解释:反〈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反覆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通返”。返回;回归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反 fǎn

 ⒈翻转,颠倒,与"正"相对~转。~倒。~攻。~面。相~。如~手尔。皮袄穿~了。

 ⒉不正常,和预想的不同气候~常。~而不好。画虎不成~类犬。

 ⒊回还,回击,抵制,对抗~问。~驳。~对。~抗。~贪污。~腐败。

 ⒋违背,背叛违~。~叛。~戈。~水。

 ⒌类推举一~三。

 ⒍

 【反复】重复,翻来覆去~复操作。~复无常。

 ⒎

 【反间】利用敌人的弱点或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自相残杀。

 ⒏

 【反正】

 ①平定混乱,恢复秩序拨乱~正。

 ②敌方人员或军队投入己方。

 ③副词♂竖,不管怎样~正我们都要去。

 ⒐

 【反动】

 ①指思想、行为上维护旧的,反对革新的~动言论。~动阶级。

 ②相反的作用从历史来看,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动。

 ⒑

 【反省】对自己的思想言行加以检讨。

 ⒒

 【反映】

 ①反照月光~映。〈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②把情况、意见等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⒓

 【反应】

 ①有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应激~应。

 ②化学上称物质相互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化学~应。

 ③由于打针、服药等而引起的发热、头昏、呕吐等副作用药物~应。

 ④事物引起的意见、评论、态度或行动~应良好。

 ⒔

 【反刍】倒嚼。骡驼、牛、羊等把粗粗吃进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嚼。

 反fān 1.翻案。 2.倒出,倒掉。

 反fàn 1.贩卖。

 反pàn 1.见"反衍"。
"求"字解释: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

 衣)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姓

 求 〈动〉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

 求qiú

 ⒈寻找,想办法得到~解。~学。寻~。精益~精。上下~索。

 ⒉恳请,乞助~人。~救。请~。乞~。

 ⒊需要需~。要~。供~相应。
"诸"字解释: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又如诸问(问辩)

 诸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

 诸zhū

 ⒈各,众,许多~军。~位。~君。~子百家。

 ⒉义同文言中的"之于"("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投~渤海。公~于世。付~实施。

 ⒊义同文言中的"之乎"("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有~?闻~(听说过这件事吗)?

 诸chú 1.蟾蜍。
"己"字解释: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己 

 天干的第六位 

 己与三相近

 己jǐ

 ⒈自身自~。舍~救人。先人后~。知彼知~,百战不殆(殆危险,失败)。

 ⒉天干第六位,也用作次序第六。

 己qǐ 1.姓『有己茂。见《通志·氏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