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狼艰狈蹶

比喻处境困苦窘迫。

狼艰狈蹶

读音(发音): láng jiān bèi juě

详细解释(意思):比喻处境困苦窘迫。

出处(典故):

示例:

狼艰狈蹶成语接龙

第二个字为"艰"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狈"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蹶"的成语

成语"狼艰狈蹶"逐字解释

"狼"字解释:狼〈名〉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

 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

 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即倆人 

 狼láng

 ⒈野兽之一,形状像狗,但嘴较尖,耳朵直立,尾巴下垂。毛通常为黄褐色,两颊有白斑。性狡猾凶狠,昼伏夜出,捕食野生动物,有时伤害人、畜。狼的皮毛可做衣褥等。狼

 已稀少,禁止猎杀。

 ⒉[狼狈]

 ①疲惫,窘迫或尴尬的样子~狈不堪。

 ②相互勾结干坏事~狈为奸。

 ⒊[狼烟]〈古〉报警烧的烽火,传说用狼粪燃烧成烟。〈喻〉战乱或境外敌人进扰。

 ⒋[狼藉]也作[狼籍]。坏,杂乱,乱七八糟声名~藉。杯盘~藉。

 狼lǎng 1.见"狼犺"。

 狼làng 1.地名用字。 2.见"狼汤渠"。
"艰"字解释:艰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声。本义土难治理)

 同本义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

 艰难;困难 

 艰,难也。--《尔雅》

 艰则无咎。--《易·大有》

 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固国之艰急是为。--《国语·鲁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艰其昏晨之往来。--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勤且艰若此。--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艰虞(艰难困苦);艰屯(艰苦险阻);艰患(艰难祸患);艰急(困难);艰深(艰难深奥,晦涩难解);

 艰(芼)jiān

 ⒈困难~难。~苦。~辛。~深(深奥难懂)。

 ⒉〈古〉指父丧或母丧丁~。
"狈"字解释:狈 

 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狈 bèi传说中的兽名。前腿特别短。
"蹶"字解释:蹶 

 (形声。从足,厥声。本义倒下,跌倒)

 同本义 

 蹶,僵也。--《说文》

 小人之行,不蹶于山。--《吕氏春秋·慎行》

 处足则为萎,为蹶。--《吕氏春秋·尽数》

 毅恐蹶仆地。--唐·李朝威《柳毅传》。又如蹶角(额角叩地,表示恭敬诚恳);蹶踬(跌倒,颠仆);蹶躭(颠跌,奔波);蹶踣(颠仆,跌倒);蹶跌(跌倒)

 折损 

 蹶上将军。--《史记·孙吴传》。索隐毙也。”

 又如一蹶不振;蹶衵(衰败;损伤)

 用一脚或双脚猛踢,尤指马、骡等动物用后腿向后踢 

 蹶juě

 蹶(躡)jué

 ⒈倒下,跌倒。〈引〉受挫折,失败一~不振。

 ⒉踩,踏~崭岩(踏高峻的岩石)。

 ⒊竭尽,枯竭不~。

 蹶guì 1.动乱;扰乱。 2.感动;感召。 3.事物改变原来的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