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死不瞑目

瞑目闭眼。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死不瞑目

读音(发音): sǐ bù míng mù

详细解释(意思):瞑目闭眼。死了也不闭眼。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

出处(典故):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示例:

第三个字为"瞑"的成语

成语"死不瞑目"逐字解释

"死"字解释: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

 死sǐ

 ⒈生物失去生命,跟"活"相对~亡。~得其所。

 ⒉拼命,不顾性命不怕~。决一~战。

 ⒊不可调和的,誓不两立的~敌。~对头。

 ⒋不活动,不灵活~水。~板。~气沉沉。

 ⒌不通的~巷道。堵~漏洞。~路一条。

 ⒍在形容词后,〈表〉程度到了极点讨厌~了。真是乐~人。
"不"字解释: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瞑"字解释:瞑 

 (形声。从目,民声。本义闭上眼睛)

 同本义 

 眠,寐也。--《玉篇》

 吾子有疾,虽不能省视,而竟夕不眠。--《后汉书·第五伦传》

 致命于帝,然后得眠些。--《楚辞·招魂》

 余峨之山有兽焉,见人则眠。--《山海经·东山经》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

 睡觉 

 不眠忧战伐。--杜甫《宿江边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又如不眠之夜;失眠(夜间睡不着);安眠(安稳地熟睡);眠食(睡眠和饮食)

 横卧;平放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司空图《诗品》

 又如眠桅(

 瞑míng

 ⒈闭上眼睛通夜不~。 

 ⒉

 ①闭眼~目不答。

 ②死他已~目作古。

 瞑mián 1.通"眠"。假寐,小睡。亦泛指睡觉。 2.见"瞑眩"。
"目"字解释: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目

 目mù

 ⒈眼睛~不暇接。有~共睹。

 ⒉看众~睽睽。众~昭彰。

 ⒊孔,网眼网~。纲举~张。

 ⒋名称,标题~录。书~。题~。

 ⒌条文,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大纲细~。

 ⒍

 ⒎

 ⒏

 ⒐

 ①射击、攻击或寻找的对象对准~标。

 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奋斗的~标。

 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