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徘徊歧路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歧路岔路。在岔道上走来走去。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
徘徊歧路
读音(发音): pái huái qí lù
详细解释(意思):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歧路岔路。在岔道上走来走去。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
出处(典故): 南朝·齐·谢眺《观朝雨》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示例: 若其眷恋穷城,~,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第一个字为"徘"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歧"的成语
成语"徘徊歧路"逐字解释
"徘"字解释:徘 (形声。从彳,非声。表示小步行走) 徘徊 他在街上徘徊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徘徊不定 在爱和恨之间徘徊不定 徘pái
"徊"字解释:徊 (形声。表示与行走有关)回环。也作回”、迴” 佪 徊huái 徊huí 1.回环。参见"徊肠伤气"。
"歧"字解释:歧〈形〉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同本义 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集韵》 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叉开,事物错出 物两为歧。--《尔雅·释名》 歧舌国。--《山海经·海外南经》 光歧俨其偕列。--潘岳《笙赋》 无为在歧途。--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李白《行路难》 又如歧歧(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歧旨(歧义);歧言(指离别之言);歧意(二心) 不同,不一致,有差别 歧qí ⒈岔道,大路分出的小路~路。~途(〈喻〉错误的道路)。 ⒉不相同,不一致~视。~义。
"路"字解释: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