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按部就班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按部就班

读音(发音): àn bù jiù bān

详细解释(意思):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典故): 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示例: 但黄公俊的祖父,他开始读了书,象一般读书人似的,他~的要将八股型的才学,货与帝王家”。★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

第四个字为"班"的成语

成语"按部就班"逐字解释

"按"字解释:按〈动〉
 
 (形声。从手,安声。本义用手向下压或摁)
 
 同本义
 
 按,下也。谓手抑物使下。--《说文》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项王按剑而跽曰。--《史记·项羽本记》
 
 缇骑按剑而前。--张溥《五人墓碑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按电钮;按铃;按手印
 
 控制;抑止
 
 以按徂旅。--《诗·大雅·皇矣》
 
 按强助弱。--《管子·霸言》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召类》
 
 何不按兵束甲。--《资治通鉴》
 
 若街亭有兵把守,即当按兵不行。
 
 按àn
 
 ⒈使用手指头压~电铃。~脉。
 
 ⒉止住,搁下~兵不动。这件事先~下,以后再说。
 
 ⒊依照~劳分配。~照制度办事。
 
 ⒋(也写作"案")对文章或事物加以说明、评论或考核、考证~语。编者~。有~可查。
"部"字解释:部 

 (形声。从邑,)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同本义 

 部,天水狄部。--《说文》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部队,军队 

 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又如部阵(队伍);部校(部队;泛称武官);部将(部下的武官;军中偏将)

 中央行政官署。有时也称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还部白府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部费(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部尺(由工部

 部 bù

 ①整体中的一份~分、内~。

 ②某些机关的名称或机关企业中按业务分的单位民政~、公关~。

 ③军队(连以上)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司令~。

 ④指部队。

 ⑤量词。用于书籍、影片等一~小说、两~影片。

 ⑥姓。

 【部队】 军队的通称。如导弹部队、野战部队、地方部队。#指团和团级以上的军队单位。

 【部类】概括性较大的类。

 【部落】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种组织形式。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是部族或民族

 形成的前提。

 【部门】组成整体的部分或单位企业~。

 【部首】按照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分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其相同部分称部首。如'亻'部。

 【部首检字法】汉字的形序排检法之一。按部首和笔画来编排和查检,先分析汉字结构中的偏旁,把偏旁相同的字归于一个部首之下,再按笔画来排列。

 【部属】部下。

 【部署】对任务等所做的安排或布置。

 【部位】位置(多用于人的身体)敏感~。

 【部下】军队中被领导的人。泛指下级。

 部pǒu 1.小阜。 2.通"踣"。跌倒,仆倒。
"就"字解释:就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同本义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靠近;走近;趋向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

 就jiù

 ⒈完成,达到已~。功成业~。

 ⒉进入,开始,从事~位。~席。~业。~学。

 ⒊接近,靠近~着灯光写字。

 ⒋趋向,趁着避祸~福。~便看看。~空走走。

 ⒌立刻,紧接着马上~到。她~要去北京。

 ⒍便天刚亮雨~停了。

 ⒎随,因,顺着~地取材。~事论事。~近乘车。

 ⒏只,单,偏偏她~爱绘画。~不信邪,~不怕吓。

 ⒐即使,即便~是。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是白送给,我也不敢要。

 ⒑〈表〉肯定语气的词这~对了。你不去~叫他去。

 ⒒随同着吃下去炒肉片~饭。

 ⒓

 ⒔

 ⒕
"班"字解释:班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班,分瑞玉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又如班瑞(颁还瑞玉;颁赐祥瑞)

 分开;离群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又如班马

 赏赐;分给 

 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又如班扬符赏(颁布相应的赏赐);班授(颁发授予);班散(分给);班赐(颁赐;分赏)

 分布;铺开 

 遇

 班 bān

 ①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级。

 ②指一天之内的一段工作时间上~、夜~。

 ③军队的基层单位,在'排'之下。

 ④旧时用于剧团的名称徽~。

 ⑤量词这~老同志不服输、搭下一~飞机。

 ⑥有固定线路并定时开行的~车、~机。

 ⑦调回或调动(军队)~师回朝。

 ⑧姓。

 【班禅】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之一。1645年格鲁派领袖罗桑却吉坚赞始称班禅(班禅四世)。1713年清政府封班禅五世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其

 地位。此后历世班禅活佛转世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至今已传10世。又叫班禅额尔德尼。例任后藏扎什伦布寺住持。

 【班禅额尔德尼】见【班禅】。

 【班禅四世】(1567-1662)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首领。本名罗桑却吉坚赞◇藏人。13岁时在日喀则附近温贡寺出家。天启二年(1622)成为达赖五世之师。倡议联合蒙古

 和硕特部的固始汗,遣使朝清。清顺治二年(1645)被固始汗赠以'班禅博克多'尊号,是班禅活佛系统获得名号的开始◇死于扎什伦布寺。

 【班超】(32-102)东汉名将。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明帝永平十六年(73),奉命率36人赴西域(今新疆地区)。攻杀匈奴派驻鄯善的官员,平定莎车

 等地贵族叛乱,击退匈奴的反扑和月氏的进攻,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帝永元三年(91),任西域都护。永元十四年(102)病死洛阳。

 【班房】

 ①旧时衙门里衙役值班的地方。也指衙役。

 ②监狱;拘留所。

 ③教室。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明帝在位时为兰台令史,后为典校秘书。历时20余年,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帝永元元年(89),因窦宪擅权案株连,获罪,死于狱中。著述另有《班兰台集》、《白虎通义》。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或马班)。

 【班联会】学生会。

 【班门弄斧】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门前卖弄本领。班鲁班,春秋时鲁国有名的木匠。

 【班师】调回打仗的军队。也指军队胜利归来。

 【班田收授法】日本大化改新时的一种土地赋税制度。646年在全国推行。主要内容是政府对6岁以上平民,每6年班给口分田一次,受田农民须向国家缴纳租、庸、调赋税。

 班biàn 1.区别,辨别。 2.治理。 3.周遍。